洋槐之羽(141)
作者:君子如器
扬麦子可是个技术活,扬木掀的力度大了,麦子就会落到远处,撒的到处都是,力度小了,麦糠就扬不出去。
所以,只有每一下扬起木掀的力度一样时,高度自然也会一样,这样麦粒才会在原地整齐的落下,而卖糠则顺风飘去,在不远处堆成一堆。
铜锁爷爷可是扬麦子的高手,铜锁奶奶则负责扫去麦粒堆上的麦穗和大点的麦稭还有其他干草木棍之类的东西,一扬一扫两人配合的很是默契。
王洋奶奶扬麦子也很厉害,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强悍。
王洋听奶奶奶说过,以前他的爷爷也是个扬麦子的高手。
这样的爷爷他很喜欢,也让王洋感到自豪不已。
他也想要做一个扬麦子的高手,于是他学着大人的模样,拿着木掀,铲一掀,等风差不多要来的时候,猛的一扬,哗啦啦,麦子和麦糠落了他一脸一身。
但他没有放弃,趁着大人们忙其它事情的时候,就偷偷的练习扬麦子。
后来他知道了,等风,要全靠经验,扬的早了,麦子麦糠刚落下来,风也来了。
扬的晚了,风刚过去,才扬起木掀,那也是白忙一场。
王洋不停的练□□算是有了点样子。
他又拿起大扫把跟铜锁奶奶学扫麦。
两个活他都练了,觉得自己可以胜任了,于是他便总抢着和奶奶搭档,拿着大扫帚,学着大人的样子。
当奶奶扬起一木掀的麦子麦糠时,他立刻前去扫,大扫帚在一双小手里晃晃悠悠的,结果去早了,麦子落了他一头,还落在了他的耳朵里、脖子里、衣服里、拖鞋里、脚趾缝里,还有一部分落在了竹扫把中的干竹叶里。
王洋乐的咯咯直笑,奶奶一脸宠溺的笑看着他,让他回家休息,可是他偏不肯,没办法,奶奶只好耐心的教他轻拿轻扫,然后把扫把斜着一侧,或用扫把的头稍去扫。
他按照奶奶教的方法,果然,越练越好,总算是及格了,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铜锁奶奶来完成这个工作。
因为他们觉得王洋年龄太小了,如果累着了就长不高了,其实他知道大人们是怕他耽误时间,更怕会突然转变的天气,因为麦收紧急,一刻好天气都不能耽误。
所以大人们总会分配一些打杂的小活给他,比如回家拿装小麦的袋子,扎袋子口的麻绳,又如回家提两小桶井水。
井水也就是王洋家院子里的压水井里的水,也就是地下水。
地下水在夏天时特别的好喝,凉凉的甜甜的,喝了之后浑身轻爽。
再如奶奶让他摘黄瓜,摘豆角等等,凡是跑腿的活都给他干。
为什麽呢?他问,大人们会说因为小洋洋跑的比大人快,这个答案他很满意,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
第 70 章
大人们扬过的麦粒,有些还会参杂一点细碎的麦糠和其它的杂物,还需要再扬第二遍,然后才能晒干装袋,最后拉回家里去。
剩下的工作就是扬麦糠了,因为扬麦子麦糠的时候,会有少许的麦粒混在麦糠里没有掉下来,再有呢,就是扬麦子时会有些麦粒被扬的过高,撒在了麦糠堆里。
最后的就是垛麦稭垛了,人们把几个小麦稭垛合成一个大的麦稭垛,麦稭垛可以卖钱,也可以用来喂牛喂驴喂羊,更能生火烧柴。
冬天时人们还会把麦稭铺在被子下取暖过冬,看这小小麦稭可是有大大的用处呢。
轰轰轰,收割机停到地头,倒出色泽光亮的,颗粒饱满的麦子,在铺了布的农用三轮车的车厢里,满满的一车箱麦粒,着实让人欣喜。
王洋开起三轮车回家将麦子倒在之前铺好的布单子的院子里,又急忙的开着车去地里了。
这次是去赵奶奶家的地里收麦子,有收割机在,麦子很快就收完了。
第二天就可以用机器播种豆子、玉米,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以前近一个星期人工才能干完的活。
这不禁让人感叹科技的进步,着实为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省时和便利。
王洋在暗自感慨的同时,似乎看到了小时候,他和奶奶在地里种玉米的画面.......
炎热的天气里,奶奶双手掌锄,一米高左右的小王洋,丢玉米种正好合适。
奶奶用锄头锄了一个三指左右深的小土坑,在当地叫小土窑,然后他及时的準备好玉米粒,等奶奶擡起锄头时,他灵活的小手,将两粒或三粒的玉米放在小土窑里。
玉米粒不能少放,因为玉米种子里有时掺杂了坏的玉米粒,如果只放在土里一粒,就会发生缺苗的情况。
如果放三粒以上,苗就会出的太多,不利于生长,还要剔苗,所以每窑里丢两粒是最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