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槐之羽(114)
作者:君子如器
被撞破袋子的玉米散落了一地,路过的好心人报了警。
附近的村民发现后喊来一群人,他们把压在车下的一男一女小心地拖拽出来,只是这两个人失血过多早已没有了呼吸。
附近的村民们看这些玉米没有了主人,一大车玉米不一会儿便被一抢而空,等警察赶到时,只剩下一辆侧翻着的农用三轮车,还有躺在车旁边的两具早已没了生命体征的男女尸体。
就这样,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一瞬间家破人亡,生活一落千丈。
刚收到这个噩耗时,村里人都纷纷哀叹和惋惜这两个年轻的生命,还有遗留在家的这一老一小,这真是家中最大的不幸。
村民们可怜这一老一小从此孤苦无依,即使欠着他们的账,他们也于心不忍去跟这苦难的人要去。
后来警察终于找到了逃逸的肇事司机,也得以告慰那一老一小以及去世的人。
第 57 章
一年过去,两年过去,有些人生活实在困苦,他们总想着哪天能要回点钱来,好挨过穷苦的日子。
有些人家中根本就不缺钱,但是性情急躁,生怕这被欠的钱打了水漂。
还有些人静观动向,跟风就市,于是大街上几个凑在一块,端着碗蹲在地上吃饭的妇女,眼神不断的漂向王洋家的方向。
她们嘴里相互传递着什麽消息,边夹菜边喝粥,一手筷子,一手碗和馒头,菜盆放在地上,说到激动时,手脚都占着,比划不开,就擡起下巴朝王洋家的方向点了又点。
田地里,邻家几户锄草坐下休息的村民,也是激烈的讨论着,有的人甚至看到王洋奶奶时,就用尽心思和方法,间接暗示或是直接明示(你该还我钱了)。
一时间,王洋家的日子越发的煎熬,奶奶每日以泪洗面。
没有人再愿意施舍自己的同情,因为他们看不到还钱的希望,他们怕这老人熬不住,哪天眼睛一闭,到那时,他们总不能管一个孩子去要钱吧。
再者等这孩子长大了,他们中年龄大的估计也得有不少人西去了,这钱就更不好要了。
每个人心中都日夜盘算着这件事,心中偶有一丝不忍,可她们见到王洋奶奶时,态度就变得刚硬无比。
痛苦不堪的王洋奶奶咽下了满腹的委屈,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们这一对老幼,她只能一边忍受着冷嘲热讽,一边咬着牙把孙子带大。
每次粮食熟了之后,王洋奶奶便第一时间晾晒干,留出她和小孙子的口粮后,其它的就全部卖掉。
不论卖粮食的钱有多少,她都把钱平均分成四十五份,哪怕一家一次只能还一毛,一块,她也要告诉村民们,只要她和孙子在一天,就不会不认这个账,只要她有钱,她都会第一时间去还。
很多人都被王洋奶奶的做法感到深深的佩服,他们看到自己的钱总有一天会慢慢的还回来的。
一部分人收到那一毛钱或一块钱后,脸红的闭起了嘴巴。
但总有一些爱挑事端的閑人,她们拉帮结派,煽风点火,收到钱后,依然在背后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这种人全国各地无处不在,她们宣扬着自己的主张,故意博得衆人的眼球,为了提高自己的存在感,证明自己的号召力,使尽了浑身解数。
她们勾搭着一些想攀附富贵的“群演”,在大街上,上演了一幕幕自导自演的闹剧,他们将粗鄙、恶俗、荒唐、肮髒的灵魂般的表演,表达的淋漓尽致。
善良的人对之嗤之以鼻,恶俗的人驻足叫好。
渐渐的这个村里的风气变得以钱为贵,以穷为耻。
有钱的人趾高气昂,贫穷的人受到排挤和无中生有的诽谤,被添油加醋的中伤。
那一张张嘴,从春暖花开说到冬寒雪至,让人不得不坚信,那两瓣嘴唇上一定长满了厚厚的老茧,不然,在天寒地冻的腊月,大街上那些人依旧能喋喋不休
拉着木板车的年轻小伙子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村庄最北边的一户人家门口停住了脚步,土坯墙顶上长满了带着尖刺的“刺锅饼”,就是一种较矮的仙人掌。
墙上的仙人掌不仅浑身长满了长长的尖刺,它还能开出黄色或粉色的花。
然后夏末时,就结出了绿油油的,比大拇指还要粗的圆柱形果实,它直直的,牢牢的,挂在比巴掌大的大片的仙人掌上。
秋天,它渐渐变成微红色,再慢慢的变成紫红色,最后,熟透了的时候,看着这果实有点红里透着黑,黑里又参着紫,紫里又裹着褐色。只远远的看着,就让人想吃一口,尝一尝。
走近了看着,小孩子们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但很少有人吃,因为仙人掌上的刺太多了,稍微一靠近,就有被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