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妇産圣手(1873)
作者:金面佛
的确良就是人造布,是涤纶的纺织物,不用从地里头长棉花长麻,听讲是直接从石油里头提炼的。那黑乎乎的石油居然能做出鲜豔的衣服,科学家的确厉害。
听讲二小姐还要搞个石油化纤厂,省得从台湾岛运布过来,实在太麻烦。弄个现成的纺织厂,那就省事多了。
郝红梅噼里啪啦传播小道消息,还忙着给顾客做産品介绍。那顾客盯着里头的衣服看了半晌,最后决定给自家孙女儿买件白衬衫,买条蓝裙子。
“100分呢,考试考了100分。”头发花白的老头儿黝黑的脸上全是笑容,“我们家里头的姑娘也是半边天,将来能跟你们一样,做顶顶有用的人。”
余秋赶紧强调:“你们家姑娘将来肯定比我们更有用,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呀。”
开张的第一笔生意就这麽顺顺当当的完成了。一套小孩的衣服15块钱,真不算便宜。但因为不用布票,所以顾客也觉得贵点而理所当然。
余秋看着老人高高兴兴地拎着衣服走了,忍不住感慨了一句:“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确提高了啊。买衣服都不心痛呢。”
15块钱啊,她记得小田老师当大队民办教师,每个月的补助好像就5块钱来着。
郝红梅得意洋洋:“那当然,谁不知道我们红星公社发展的好。咱们又有农副业,又有工副业,还有家庭养殖业,家家户户手上都有余钱呢。种庄稼虽然不赚钱,可是有其他的补充啊。”
余秋不由自主地忧心忡忡:“那你说如果都这样的话,大家会不会开始抛荒农田啊。”
因为重工抑农的政策,这个时代的粮食价格是被严格控制的。重点打下的庄稼卖不了多少钱。
郝红梅赶紧跟余秋咬耳朵:“嘿,你不知道吧?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包田客了。”
余秋茫然:“什麽田客?”
“就是把田包给外地人种。”
供销社四通八达,顾客来自五湖四海,郝红梅又是爱说爱笑的性子,自然消息就灵通。
现在虽然全国都在发展家庭养殖业跟工副业,但并非所有的地方都能发展起来。讲个实在话,种田是千百年积攒下来的老经验,靠天收,按部就班的话,不用动什麽脑子。
可搞工副业就不一样了。你要有原材料吧?你要有技术吧?这些东西如果说还能想办法解决,寻求上级政府的技术支持,但産品销路也是个大问题呀。
这个又不存在包産包销的,到时候东西生産出来卖不出去,那也是要亏本钱的。
所以有的大队琢磨来琢磨去,发现各家各户搞搞家庭养殖业就已经是极限,再搞什麽工副业,实在是家底子太薄,折腾不起。
可是全国都在想办法搞建设,他们也不能落在后面呀。最简单的道理,人家有新衣服穿,动不动就能吃上鱼肉蛋,想买个什麽东西,手上也有余钱。他们不能叫人比下去。
于是大家就开始集思广益,发动群衆智慧,看到底有没有其他的出路。
出路是现成的,因为古往今来,想挣活钱都是搞出门务工。但是打工的地方不是那麽好找,毕竟现在招工的地方有限。
那怎麽办?眼睛还得放回田里头。这是他们最擅长的事,更重要的是,有的地方因为大力发展工副业,已经抽不出足够的人手搞农业生産了。但同时他们又不能抛荒农田,且不说自己吃饭的问题,就是每年必须得上缴的公余粮都是有指标的,少一分都不可以,拿钱抵消也不行。
一个有需求市场,一个能劳力输出,双方一拍即合,就达成了无声的默契,开始代管田地。
余秋瞪大了眼睛,感觉着把农民的胆子实在太大了。这要是被人抓到了搞文章,那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呀,脑袋都不晓得怎麽掉的。
郝红梅摊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听那个电视上的课,感觉这就叫做资源有效配置。做生意这事儿我觉得也挺难的,不是所有人都合适。”
余秋点点头:“那也行,总比抛荒来的好。”
人的确具有趋利的本能啊,会用脚投票,去选择获利最多的生活工作方式。
所以,为了维持稳定,一定要想办法从土地上获得更高的长期经济效益。否则以后大面积农田抛荒的现象还是会发生的。
又有顾客上门了,郝红梅顾不上余秋,赶紧过去招呼:“嘿,北田武,你要给小豆子买什麽呀?”
余秋转过头去看,果然瞧见了张熟悉的脸。北田武手里头抱着个两三岁大的孩子,态度大方的很:“衣服,我看到外面写卖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