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千金(9)

作者:伊北


反正,谁能卖他捧谁,其中,最受朱主任力捧的要数《明朝那些事儿》。他说起来都嗷嗷地,“咱社要有这套书,咱一年发这一套,都能扭亏为盈!”林林和吕薇达成一致,发行部喜欢历史类的书。或者说,市场似乎在认历史类的书。

回程路上,志闯坐在朱主任旁边,林林坐在志闯旁边,林林不说话,志闯却口若悬河。林林看得出来,志闯的兴趣,在文史类图书。更明确地说,志闯对图书的畅销、赚钱,是很感兴趣的。虽然她从未正面问过志闯,但她从吕薇那儿听说了一些,志闯已婚,老婆现在怀孕,不上班,全家吃他一个。因此,经济压力特别大。志闯住在七环,每日跨省上班,就为了抠那点房租。

跟陈志闯这样的人谈文学理想似乎不切实际,所以,林林很少跟他谈业务。当然,那也并不是看不起他,而是道不同罢了。据说吴冠也陷在类似困境里,中年得子,而且是一次俩儿子,双胞胎。吴冠的经济压力,是志闯的两倍。如此说来,吴冠打鸡血的状态也就说得通了。

林林庆幸,老邱没逼过她。即使两个人的生活刚起步,老邱也从未要求过她,一个月挣多少钱,要负担多少生活的担子……他不但嘴上没说,心里也没想,林林感受得到。这等于给了林林最大限度的支持。老邱总说,“你想咋折腾咋折腾”。有了老邱这坚实后盾,林林才能放下包袱,做文学。女生嘛,暂时不需要作“顶梁柱”,她正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换取了职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做点真正想做的事情。

加入出版社之后,林林每天早上,到办公室一打开电脑,就会跟吴冠、志闯一样,看看新华图书排行榜,看看本社图书在新华系统的销售排行。职业习惯。来社有日子了,林林还没正式报过选题。选题会听过两回,没抓到要领。吴冠让她不要着急,再调研调研,摸索摸索。

从仓库回来,隔了两天,轮着出版部主任于雷带队,去印刷厂见习。当天厂里正在印刷社里的一本双色书,五编室姜豔玲在盯印,一遍一遍调整墨色。走个流程,林林熟悉了,将来自己责编的书下厂,免不了也要来“负责到底”。不过林林却对印厂老板跟于主任讨价还价比较感兴趣。听那意思,社里有日子没结账了。

参观到半下午,活动结束。大部队不往社里拐,大家分头行动。李林林和吕薇结伴坐地铁回家。进安检,吕薇故意避开检测机器,林林走在前头,没在意。进了车厢,林林和吕薇靠在接缝处。

林林这才忧心忡忡地说:“听到没有,社里欠印刷厂不少钱。”

吕薇立刻道:“那肯定呀,纸钱、墨钱、装订的钱,我跟你说就是这样,是个闭环,发行的款子回不来,印刷厂的钱肯定得欠着,有不少几年前的账还没平呢。”

林林诧异,笑呵呵拍了拍吕薇胳膊,“你怎麽什麽都知道。”吕薇笑而不语。林林不往下问了。想来不是她吕薇知道,应该是他们主任耿双华知道。耿是出版社多少年的老人,属于“活化石”。

“做书根本就不挣钱。”吕薇又发感慨。

“那还做。”

“社里的情况,有点複杂。”老吕先天下之忧而忧。

林林侧过身子,愿闻其详状。

吕薇继续说:“书,是做一本赔一本。”林林愕然。吕薇骇笑,“且不说那些不畅销的书,就是二编室做的所谓的畅销书,也是个赔,你信麽。”

林林不晓得该说信还是不信,紧紧抱着双肩包。

“社里的书,成本太高,”吕薇长叹息,“发行能力也有限,基本靠天收,你没见朱主任那天那口风,自己就没什麽错处,书发得好,是发行的功劳,发得不好,那就是编辑有眼无珠,做烂书。”换了个站姿,吕薇忽然小声,“听说社里账面上,根本就没钱,全靠出租几层楼贴补,不然工资都发不下来。现在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了,上面的婆婆也不会管你,”吕薇伸出手指,支棱着,“这星火社,多少年来,你算算每年多少退休职工,过去的,可不是推向社会那麽简单,那都是一笔大开支。”

林林说:“那也得做书。”

吕薇立即,“是,做书,但怎麽做,做什麽,你要思考。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像你,还有点事业能追求,我呢,在五编室,就是个混日子。”

“耿主任也做过一些好书,摄影书。”林林微弱申辩。

吕薇一笑,“是,做过,耿主任做的那一套摄影集,能名垂青史,但那都是过去,社里的主流是什麽,做畅销书,做好卖的书。耿主任早都被边缘化了。而且你不想想,耿主任多大了?还有几年能干,眼看着就往退休奔。现在他就是维稳,跟你们吴冠不一样。吴冠要养俩娃,而且年轻,还想做点事,想往上升升。”
上一篇:一笙一念 下一篇:七零妇産圣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