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千金(34)
作者:伊北
“还编书麽。”胡明月问。
“不编啦。”时高原的口气仿佛历尽沧桑。
“能閑得住?”
“不留点时间给自己呀!”时高原乜斜眼,“我现在就是写写字,练练气功,养生。”
“写小说还是散文。”胡明月追问。
“大字儿,毛笔字儿,离了文学,咱还得活!”时高原底气十足,“闭上眼,你要感受人体,从百会穴到涌泉穴,这个气要通。”胡明月真跟着练。林林站在一边,憋着气。神神叨叨了一会儿,时高原对林林说:“最近有什麽好书,给我拿两本。”林林还没动弹,胡明月一听,赶忙去自己屋摸了本大字典来,拎兜儿递给老时,“就这,他们要处理,零点五折卖。”蹲一下,“造孽!”
林林从柜子里摸出一套三味文丛,是几个老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吴冠组的稿。
“还在出这种书。”时高原痛心疾首,“一点思想性、批判性没有,怎麽引领文坛。”
林林不晓得怎麽接话。
胡明月却很积极,“老时,不是我们这些老同志的时代啦!我现在是能不出书就不出书,宁可不出书,也不要出烂书。”
林林心里骇笑,面儿上不露出来。在她看来,胡明月是出了几本好书,但这也不是她不肯继续前进的理由。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是有其特点,新千年也不是王八蛋,出版业在变,机制在变,作为编辑,也必须求变。这很正常。可林林知道,这些话跟他们说不通,他们就像遗老遗少,还编辑着《忏悔?还是不忏悔?》这类书。也对,人家有老本可吃,她李林林不行。不过,这次时高原出现,倒是给了林林一点组稿线索。他说着名学者万秀云在写散文,跟张中行的风格有点类似,很具有出版价值。林林打算顺藤摸瓜,去联络看看。
第十六章
社里又招人。赵主任和王茂山最忙。光简历就收了大几千份,千挑万选,能来参加笔试的有上百个。筛选的过程也闹出点段子。中午凑份子吃饭,王茂山手舞足蹈,“还有个美国达拉斯大学的,一个劲儿打电话,非要来,我们主任说,这达拉斯大学,”他模仿赵主任,摸下巴,“远了点儿,不好考察。”
“还有个震旦大学的,也非要过来,加入一编室。”
桃根插话:“震旦不挺好麽。”
王茂山道:“牌子是不错,又是男生,简历什麽的也挺优秀,就是……”
林林问:“就是什麽。”
葛文婷难得大家跟一起行动,她见王茂山支吾,便提着口气,“丑?”
王茂山嘿然,手指着脸颊,“这儿,一大痦子,”食指大拇指绕成个圈儿,“这麽大!”
吕薇趁机追溯历史:“我们这批呢,当时怎麽录取的。”
“优秀呗,”王茂山打趣,“你瞅瞅,是吧,这个顶个的,哪个拉出来都能独当一面。”衆人哄笑。不过,等真正笔试那天,李林林才发现事情并非那麽简单。为了面子好看,出版社连续两年招聘都去上级单位借大会议室,一来笔试的人实在是多,二来,也展现社里的深厚底蕴。背靠大树好乘凉嘛。
笔试当天一早,赵主任和王茂山没来社里,直接去机关会议室了。所有参加笔试的人员都在机关大楼下集合。林林八点半到办公室,接到吴冠通知,说上午的笔试,由她全程陪同熊总,还让她即可约车。
林林不敢怠慢,连忙跟社里的司机王来顺要车。社里统共就两个师傅,用车紧张,有事的时候都得抢。上午十点,準时出发,同行的还有主管一编室的卢总。林林坐副驾驶,卢、熊二总坐后座儿。刚走了一会儿,林林边听到卢总小声说:“真没没办法,又塞个人下来。”熊总叹:“年年如此,难办。出版社也需要人才呀。”林林不敢回头,只能偶尔从后视镜里瞄一眼二位老总。
到地方,笔试已经开始,巨大的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赵主任和王茂山上前招呼了一下,熊总摆摆手,意思是不要扰乱秩序,安心监考。根据叶社长要求,各编室主任也必须到场观摩。所以林林陪卢总熊总到的时候,几个中层领导已经在考场里溜达。手背在后头,东看看西看看。不过瞧了一会儿,就都撤了。只有熊卢二总还坚守阵地。林林有心,问熊总喝不喝水。熊总自己带了杯子,叮嘱接热水。
林林老老实实伺候,接水,端到熊总跟前。喝完水,熊总又看了一会简历,再看看签到名单。每位到场的考生,都按照考号入座。林林站在熊总旁边,小声问:“熊总,咱们这个招聘标準是什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