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不远(30)
作者:杨弯月
对面的卧室早就空了。
董嘉禾看过村子的地形图,这里唯一的小学是几个村子共建的,距离桃墟村还有四五公里的路程,冯夏这个点多半已经去上学了。
厨房是个单独的建筑,修在杂物间的北侧,上面通了一个小小的烟囱,四四方方的。
董嘉禾进来的时候,冯老太正端着个小板凳,坐在灶前烧火,她的背后是高高架起的柴火堆。
厨房里的灶台用砖砌了,从左前侧门边一直围合到右侧中部,形成一个连续的台面,右侧是向下凹陷的一口大锅,左侧是案板,还置了一台电磁炉,前方比较窄,是个洗碗的小池子
“阿婆。”董嘉禾探着身子进去。
冯老太回过头,“妮儿起来了,洗漱准备吃饭吧,另一个小妮儿起来了吗?”
“敏敏啊,还在睡呢。”
冯老太低下头拿着火钳烧火,“那先不叫她,你先吃,我做得拉皮子,夏夏最喜欢吃。”
灶台上有一个大大的不锈钢锅盖扣着一碗浇头,冯老太掀开那口大铁锅的锅盖,水蒸气“哗”地涌出来,整个厨房霎时落入仙境,等蒸汽散去,她从锅里端出来一碗看着有些像凉皮,又有些像肠粉的东西,一整张放在一个平底的圆盘状锅里。
拿面水蒸出来的拉皮子薄薄一张,晶莹剔透的,用筷子夹起来,Q 弹软滑,冯老太徒手从锅里将一整张揭下来,放进一个大瓷碗里头。
浇头碗里调了酱油醋,一点蒜末,旁边还搁着油泼辣子,盐,鸡精,小米椒等等调味料,董嘉禾一时有些着难。
“阿婆,我头一次吃,你帮我调一碗你们常吃的那种就行。”
“行,那你先去洗脸,我给你调好。”
董嘉禾“哎”了一声,先回了堂屋接热水。
出门的时候路过杨鸣谦的杂物间,门打开着,里面没人,她又转过头去问冯老太,“阿婆,杨鸣谦呢?”
“哦,小伙儿一大早就出去了,没说去哪儿。”
董嘉禾今日也要出门,前两日接连大雪,工地一直没能开工,今天好不容易天晴了,她得到工地上去看看。
那碗拉皮子董嘉禾是坐在灶房里吃的。
她学冯老太,将碗捧在手上,坐在昨天晚上的小木凳子上,拉皮子一整张在碗里,伴着调料,新鲜软糯,大早上起来吃,很是暖和。
董嘉禾往常早餐吃得很少,一杯豆浆加一块三明治或者面包。今天在冯老太的眼皮子底下,倒是干干净净吃完了一整碗。
“行了,妮儿,吃完把碗放那边,我等会儿来洗。”
董嘉禾有些不好意思,“没事,阿婆我自己洗。
冯老太挥挥手,将她赶出厨房,“你们年轻人都有事要做,这些活儿你们做不来,我这个老太婆搞不懂现在这新社会里那些东西,也就做点活儿还算有点用。你赶紧出去吧,年轻小女娃子少往厨房钻,又不是厨子。”
董嘉禾看着老太太精神头倍儿好,也不与她相争,笑言:“那就谢谢阿婆了,我先出门了,等敏敏起来了,让她去工地找我就行。”
“行了,知道了。”冯老太又坐回灶台前面。
连着两日的大雪仿佛给村子做了一场大扫除一般,将整个村子都洗刷干净,天空是城市少有的蓝,因为太阳出来融雪的缘故,两坡顶的旧式屋顶的沿上还在“滴滴答答”地往下滴水。
为桃墟村平添了一份其特有的飘然于世外的隐世之感。
董嘉禾刚出门时,就想起这句出现在谦和事务所递上来的的设计理念之一。
只是当她继续走了几步后,这种感觉就立马消失了。
雪融化后的地上泥巴路十分湿滑,由于路上凹凸不平,坑坑洼洼,不少低洼处还积了水,水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的冰,要是一不小心踩下去,恐怕鞋子连脚都得湿透了。
董嘉禾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她只有两双鞋子,这是唯一的运动鞋,还是她扔在车上,平常开车的时候穿的。
早知如此,她还是应该绕个远路,到村委会去将车开来。
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她只能顾着自己脚下的一亩三分地,没空去欣赏乡村风光。她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鞋底和裤脚却还是不可避免地沾了地上的泥土。
二十分钟的路程硬生生拖了半个多小时才到。
日头渐渐起来了,工人们是早上临时征召的,这会儿工地上人还不多,正排着队领安全帽和防滑垫。
施工方派来现场的王奇见董嘉禾过来,将手上的东西递给旁边的工人,三步并作两步地上前来,“哎呀,小董总您来了,我是王奇,这几天负责工地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