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古人盘点美食(150)

作者:开心大薯条


【苏轼不仅安家要找弟弟,到了惠州后看见当地百姓缺医少药,号召为惠州百姓募捐,募捐当然是从我做起。

所以苏轼拿出仅有的钱财全都投了进去,这还不够,还要从自家做起,所以苏轼贱兮兮的给弟弟去了一封信。

信中表达了对惠州百姓的关心,末了一句话:弟弟,你也为民做好事,捐点吧!

苏辙看完哥哥的信后,满脑子飘荡着‘捐点’二字,捐是能捐,可他的钱不是全被哥哥拿去安家了嘛!

唉…不过为了支持哥哥,以身作则从苏家做起,于是让妻子变卖家中物品换成钱,还打了官家御赐金银的主意。

好歹苏辙为官多年有些积蓄,不然就苏辙这个扶哥狂魔的性子,哥哥一来要钱就全掏,不得被哥哥整得穷困潦倒。

不过到了后来苏辙嫁女时,还真的没啥钱了,只得变卖祖产给女儿置办嫁妆…】

-

还是长亭外,古道边,苏辙与苏轼二人干脆坐在亭中好好的看起了天幕,在看到苏辙变卖家产给苏轼助力后,苏轼伤心的哭了。

“呜呜,子由,你没钱为何不与大哥说,还要变卖家产。”

若有旁人从亭边走过,定会道一声:好家伙!

扶哥扶成这样,苏轼居然还不知道弟弟苏辙没钱了,天理何在。

不过一到哥哥身边就温顺成小猫的苏辙柔声劝解道:

“大哥千万别自责,为民出钱出力本是吾等应为之事。”

之所以说这兄弟二人倒了个次序呢,被苏辙掐中命脉的苏轼听闻此安慰之言后,深觉得应当如是。

苏轼用星星眼看着苏辙:“子由懂我!”

【苏轼天生是个乐观豁达之人,即使到了偏远之地惠州,还是没能阻止苏轼继续为民解困、写诗文以及吃美食。

羊肉对于宋朝百姓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然而由于宋朝失去了养羊的牧场,导致市场上羊肉的价格极其昂贵。

一向喜爱吃羊肉的苏轼,在被贬惠州后就很想念那一口羊肉的美味,可小童跑去市场打听后,知晓了惠州当地每日只宰杀一只羊来卖。

一方面苏轼此时囊中羞涩,买不起好的羊肉;另一方面作为贬谪的官员,苏轼也不敢大摇大摆去和惠州权贵抢好羊肉。

只能私下联系了屠宰羊肉的商贩,时常以低价买些别人不要的羊脊骨回来。因羊脊骨肉少,所以还真没人和苏轼争抢。

别人不要的羊脊骨到了苏轼手中,却又变化成了另一番风味美食。

买回羊脊骨后,苏轼通常将羊脊骨焯水煮熟,后撒上料酒和盐,放置火上炙烤,烤至羊脊骨上的肉焦香酥脆后方可食用。

老饕苏轼的这一道羊脊骨吃法,就成了美味羊蝎子的雏形,后来人们发现,羊脊骨还真的鲜美异常,慢慢的也有人去买羊脊骨来当下酒美味。

到了惠州,还能吃上味美但没什么肉的羊脊骨,苏轼已经很满意了,在日常与弟弟苏辙的通信中便提及了此事。

调侃苏辙定是没尝过羊脊骨的美味,每当苏轼买羊脊骨回来,可就苦了家中几条狗。

只因苏轼将羊脊骨骨缝中的肉全部挑出来吃了,到了狗碗中就只剩下光骨头没有肉。

每当此时,家中的狗都很嫌弃的看着苏轼。】

作者有话要说:

苏轼:子由吾弟,近来家中众狗甚是不悦!

苏辙:和狗抢吃的你还很得意?

——

[1]《宋史》记载:哲宗亲政,不专用元祐近例,稍复熙宁、元丰之制。

[2]《与子由弟书》: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

第68章 东坡芋泥牛乳

【在惠州的这段日子里,苏轼发觉惠州并不像往里日大家所想的那样,瘴气横生,偏僻荒瘠,主要是能吃的美食就有很多!

除了炙烤羊脊骨外,苏轼在惠州还真发现了其他美味,吃完了美味不说,还一一记录了下来。

之前苏轼筹款募捐,只为改善惠州当地百姓的生活。这不,由苏轼牵头募捐建成的桥竣工了,名为西新桥。

西新桥建好后,当地百姓好酒好菜的宴请苏轼,以此表达感恩之心。苏轼本一心向佛,可架不住百姓们再三邀请。

苏轼在村里坐着吃席,一边默念罪过罪过,又杀生了,一边手中筷子不停地往鸡盆中戳去。

宴席大摆三日,苏轼每日都推脱不过去吃头菜西村鸡,几日下来都吃光了村中百姓们养的鸡。

每日吃完后,苏轼回到家中就会背诵佛经,小童那段时日常听见苏轼念叨:

“佛祖莫怪,西村鸡之美味无人能挡,信徒定会每日为西村鸡诵读经书超度它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