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妻过丰年(68)
作者:陈毓华
后宫那些事儿多少让他觉得腻味,不就是吃饱太闲忙着互掐?
他反倒对臣子们、一般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比较有兴趣,一听到闻巽愿意出仕了竟是为了红颜,不禁生出了几分好奇,多问了几句。
“你这义妹既是微生家的人,理当回家孝顺长上,爱护弟妹,怎么就不认人了?”
“换作是草民,也不想回那样的家里去,从年幼不懂事就被抛弃,若非机缘巧合让草民找着了她,将她领回家,失怙失恃又失了依靠的孩子,怕早就喂了狼爪虎口,草民初初领她回府时也曾有心要让他们一家团聚,然而微生府的人根本当作没这回事,几年过去,如今因为舍不得二房孙女嫁入英国公府,便想把舍弃多年的大房孙女找
回去,来个移花接木,其心可议,纂儿是草民如珠如宝看着长大的妹妹,断断不能允许!”闻巽说得不疾不徐,却铿锵有力,他就占个理字,到哪儿都说得通。
魏国公府和英国公府养出两个败家子的事皇帝也有所耳闻,“这是好日子过得太久了,开始腐化了啊,前人马革裹尸,用血汗换来的富贵,却养出只知逞凶斗狠,不思如何为国为社稷的废物,啧啧……朕虽然对那两府没有多少希冀,但即使他们不能万马阵前纵马扬威,或是以文尽忠卫国,也希望他们的后代子孙不要差太多。”
皇帝五指在龙案前轻轻敲打,好像一个长辈对不成材的晚辈感叹万分,看似言尽于此,可后面没有说的话,令闻巽和明序纶的心都忍不住颤了颤。
明芹纶在朝时,虽说不是靠着揣摩上意过日子,但是伴君如伴虎,谁能不多想想帝王的话里有没有别的意思,常常深入的想便会出了一身冷汗。
至于闻巽,他最知道人心难测,帝王心思更是除了权谋还是权谋。
魏国公府和英国公府如今靠的还是皇上的恩荫过日子,要是哪天皇上不想给了,这两家的富贵、前程怕是要到头了,以后少不得和那些落魄世家一样,逐渐淡出人们的耳目。
国库不丰一直是皇上很头痛的事情,他自诩是个爱民的君王,他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在他治理下,两代君王因为好战导致的国库空虚渐渐丰盛,显露出民富国强的迹象。
可高祖为了酬谢功臣所给予的高官厚禄,却成了他的压力。
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生活上给予最优渥的物质,政务上给予一定的权力,并给予崇高的荣誉,国库丰裕时,这些都不算什么,反正就是从公库里漏几个钱给他们花用,但是国库吃紧时,还要养一堆无用的人,就是种无谓的消耗,何况,这样的好处也给了三代,该够了。
皇帝很快没了笑容,阖目沉思,但是他身为皇帝,有什么想法只要自己知道就行了,没多久他又睁开眼,话锋一转问道:“不谈这个了,聊聊你对辅佐太子一事可有什么计划?”
皇上既然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头着墨,闻巽也没有穷追猛打的道理,他进宫的目的毕竟是为了太子。
身为太子,主要的学习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儒家经典、历史典籍为主的礼法和知识,另一方面是帝王治国的经验传承。
在培育太子时,政事的实习也很重要,让其熟悉国情,从实践中锻炼治国才能,因此历代帝王多会让太子参政或监国,如此一来不仅增强了治国理政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对祖宗之法产生敬畏心理,意识到为君的责任有多重大。
可是在闻巽看来,治国理论、参政监国,这些都是半死水,对百姓实质上的帮助并不大,有一件事更为重要,“草民以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书是知识,万里路是见识,要是能相辅相成就更圆满了。
“什么?你要让太子出宫游学?”皇帝浓眉微掀,不怒自威。 寻常人看见皇上这样的表情,就算原本如何的侃侃而谈,也会不由得闭上嘴,但闻巽可不是一般人,他不卑不亢的问道:“陛下也希望太子能成为一代英主吧?”
“朕立他为太子,自然对他抱有深厚期望。”皇帝马上回道。
“那么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帝王,能有什么出息?”闻巽这话说得可重了,然而他不怕得罪皇上和皇后,续道:“咱们大晁国历代圣君哪个没有微服出宫考察过民间疾苦?不说旁的,就是陛下您继位后,也曾屡次出宫体察民情,不若趁着陛下还年轻力壮,能支撑朝事许久,还用不上太子的时候让他出外游历,看看桑麻是如何落地成长,成为织娘手中的布匹,农人又是如何背朝天,汗滴黄土才能种出我们口中的粮食,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