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常安宁+番外(122)
作者:溪阿柠
“是吗?那他怎么去宁波了。”
温宁安眨眨眼,“说来话长......”
温咏广早年打工,跟随家族同辈,学了门泥瓦匠的手艺谋生。他从小比别人聪明,砌砖抹墙也比其他学徒更平整光滑,手脚灵活麻溜,跟随乡镇的工程队出门接活。
泥瓦匠干得再好,发展空间有限,温咏广琢磨着,去学点有壁垒的技术。他路子野,买了两条中华烟,送给工程队里的工程师,每晚跟在人屁股后学看图纸。
那个年代,工地技术员普遍缺乏系统性学习培训,全靠在实践中野蛮生长。时间长了,温咏广不仅能帮工程师挡一面,还在工地上学会了开卡车,驾照是后来补考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温咏广随大部队去西藏,参加43项援藏工程,那是至今在历史中仍然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知道拉萨饭店吗?”温宁安说,“我爸爸当年参加了建设,他本来是施工队的无名小卒,但因为能力强,破格被调入指挥部,这件事他从我懂事,一直说到我上大学。”
秦昭序笑了,亲亲她的额头,“然后呢。”
43项工程由9个省共同援建,一半工程建设项目在拉萨,其余还有那曲、日喀则、昌都等多地。江苏隔壁兄弟省份浙江,也派过去许多人。
温咏广年纪小,性格闹腾开朗,很快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就有来自浙江宁波的钟鸿飞。
钟鸿飞和温咏广不一样,人家上过大学,家里有钱,据说有亲戚是宁波当地有名的纺织大老板。温咏广和他混熟了,就问传言是不是真的。
钟鸿飞承认了,还谈到自己有个在大不列颠留过洋的表姐,叫钟文茵,长得美若天仙,可惜身体不好,先天心脏病。
温咏广没出过国,第一次坐飞机,还是因为随工程队来西藏援建,坐了一趟东航包机。机场门口,他花重金请人拍了张照片留念。
休息日,拉萨河旁,温咏广撺掇钟鸿飞找一张表姐的照片。钟鸿飞起先不愿意,后来被说烦了,拿出家族大合照,“诺,穿洋装的就是我表姐。”
年轻的温咏广微微惊呼,再也移不开眼睛。等到工地放假,温咏广声称想跟钟鸿飞去宁波逛逛,厚着脸皮求人带他见一见钟文茵。
结果可想而知,单方面陷入爱河,从此踏上追求钟家大小姐的漫长路。
“爸爸结束援藏工程,就去宁波找工作,他想追我妈妈,但是钟家不同意,后来......”温宁安顿了下,似乎在为父母的爱情故事感叹,“我妈妈执意跟他在一起,据说爷爷很生气,把她赶出了家门。”
温咏广不舍得钟文茵过苦日子,便收拾行李,一起来到明市。
钟家九十年代中段,移民去了美国,温宁安的记忆中,没见过外公外婆,也没见过爷爷奶奶,更遑论旁支亲戚。
爸爸、妈妈、伊布,就是她全部家人。
现在缺了一位。
秦昭序以为温宁安会哭,毕竟她曾经受不了打击割手腕。
手指不着痕迹揩过她眼角,出乎意料,皮肤是干涸的。
温宁安比预想中勇敢太多,她并未停留在温咏广去世的阴影里,而是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等妈妈出狱,好好照顾她和伊布。
这一夜,温宁安说了好多话,秦昭序耐心听,时不时地亲吻安抚,直到天边泛起一抹白,微弱曦光点亮城市的高楼大厦。
“秦昭序......”
“乖,累就别说了。”
温宁安挨不住困,在他怀里睡去。
后来很长的年岁里,温宁安每当回忆这一幕,始终坚定认为,她和秦昭序,在短暂的幽幽怅然的某个夜晚,曾经当过一对亲密无间的爱侣。
-
明市的夏天,规律单调,常在八月末杀一个高温回马枪。
温宁安回长喜街道,测量模型零件尺寸,意外地被无所事事的陈宥开蹲到点。
“宁安,你现在住哪里?”
“工作单位附近。”
“哦,我送你去呗。”
温宁安无奈地转身,带着一股若有似无的栀子香气,“陈宥开,不用了。”
陈宥开吃了个闭门羹,并不气馁,他追人本来就是消遣时间的,否则空窗期太无聊。
温宁安则与他完全相反,一点不无聊,忙得脚不沾地。
倦闷的盛夏午后,孟青霄与张俊秋讨论原创剧本《一把雨伞给昨天》,温宁安旁听记录,
忽然静音的手机屏幕亮起,是秦昭序发来信息,他出差回明市了。
剧院周末有演出,温宁安跟着张导彩排加班,直到九点半,才匆匆收拾行李赶回江澜邸。
进屋,没来得及开灯,就被秦昭序抱住,“你怎么比我还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