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82)
作者:北山小石
长二寸,宽五分。
欧冶子与干将,看着指南鱼的表面光泽颜色与旁边标注的“薄钢片”三字,陷入了沉思。
随后激动暴起:这炼得也太好了吧!
怎么炼的啊!
薄钢片,应该就是我们想的那个东西没错吧!
【这种指南鱼的“肚皮”部分是凹陷下去的,能够让它如同船只一样,在水面浮起来。】
【我们把薄钢片剪成鱼的形状,令它的肚皮凹陷下去之后,再加热、沿着子午线的方向淬火。】
【这个步骤,是要让它被地磁场磁化。】
【这也就是“人工传磁”的方法了。】
天幕的动画里,同步演示着“指南鱼”的制作方法,而在讲到“子午线”的时候——
苍穹之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球体。
这个球体的表面上看起来十分斑驳,似乎是绘制着什么东西。此外还有一些弧形的线条。
这些弧形的线条,连接着球体的上下两端。
上端缓缓出现“北极”二字,下端则出现“南极”二字,随后,这些半圆弧形的线条旁——
又出现“子午线”“经线”五个字。
秦始皇见此,眉心微皱,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内心产生: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地球”?
天幕之前说,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为什么?这是何意?!
难道我们居住的大地,居然是一个球形的吗?
天幕是在展示“子午线”的方位,以及指南鱼的制作方法,而这些时空里——
许多人看见地球,都震惊地瞪大了眼睛。
天幕还说,地球是一个天然的大磁铁。
历史人物们纷纷陷入沉思,回想先前的世界地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
而天幕的主旨依旧是指南针。
【指南鱼,只要放在水面上就可以辨别方向,比起以前的司南,可谓方便许多。】
众:牛掰!!!
那么只要有一碗水,就可以辨别方向了。
墨子与鲁班等人纷纷摩拳擦掌,时刻准备着等天幕放映结束后就去制作指南鱼。
长二寸、宽五分的指南鱼,加上一碗水,就可以判断南北的方向,这也太方便了!
战国时期的其余一些人也是如此,他们看见指南鱼后都是眼前一亮,这不比司南厉害?
随后,他们看见天幕说起了更厉害的。
【后来,人们又发现,将一枚钢针在天然磁体上摩擦,这枚钢针也会拥有磁性。】
【像这样的通过人工传磁得到的“拥有磁性的钢针”,差不多算是正式的指南针了。】
什么?指南针,真的是一枚针啊!
一枚针,就可以指示方向!
而且“将一枚钢针在天然磁体上摩擦”,这不比制作指南鱼更加方便快捷吗?!
笑死,居然这么方便!
管仲也是大为震撼,他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知道磁石这东西了,但没想到居然还能这样使用。
看来,凭借他们现有的条件——
再加上后世的各种探索,也就是各种抄后世的作业,他们也能实现非常多的创造!
管仲:绝了!
汉武帝:快去找磁石和钢针来试试!
但是,各时空的人们又有些好奇与不解,这指南针只是区区一根针,又该如何指示方向?
他们耐心看着天幕,只听天音说道——
【对于指南针的用法,人们也有过诸多探索。比如,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就有记载。】
一段十分详细的文字,在穹宇徐徐浮现。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
这样的文字,在天幕上一段一段地,显示出来。
【我们可以将沈括的方法概括为四种,水浮法、指甲法、碗唇法以及缕悬法。】
【其中,“水浮法”是将指南针放在一个盛有水的碗里,让针浮在水面上。】
【“指甲法”,是将指南针放在人的手指甲上面,轻轻地转动它即可。】
【“碗唇法”,是将指南针放在光滑的碗唇,同样也是轻轻转动它。】
天音述说得十分简单易懂,搭配上每一个方法的动画画面,生动直观地展示了“指南针”的用法。
历史人物们完全明白了。
手指甲与碗唇,都要是光滑的表面。
这与之前天幕上那个巨大的司南相同,司南的青铜地盘也是打磨得十分光滑。
还有水浮法,这都是要让指南针自由地转动。
这便是之前所谓的“让磁针能够自由转动”,让“磁针的正极”指向北方,“磁针的负极”指向南方。
因为这地球本就是一块天然的大磁铁!
妙啊!实在是一大发现!!!
如此一来,岂不是只要携带一根经过“人工传磁”的针,便能随时随地,辨别南北的方向了?!
他们喜不自胜,按捺住内心的狂喜。
因为天幕还有一种“缕悬法”没有说完,而这种办法,也是沈括认为最好的办法。
作者有话说:
本章参考:《史记》《梦溪笔谈》等
王思阳《四大发明之指南针》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秦沐妍、时月、顾时安 1瓶
第49章 指南针:从磁石到司南3
【缕悬法, 是沈括认为最好的一种办法。】
【这种办法,首先是要在新缫出的丝絮当中,取同一只茧的丝, 然后将芥子大小的一点蜡,缀于针腰, 最后将针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
【这样一来,针尖就常常会指向南方。】
秦始皇坐在一处视野极佳的高台之上, 他的身边已经有人恭敬地呈上磁石与钢针。
他这时代虽然已经出现了炼钢的技术,但比起后世的钢铁, 发展得并不算卓越。
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人, 更是难以立即取得钢针,更别说在天幕放映之时就拿到了。
落日的余晖, 洒在秦始皇高大的身躯。
他拿着磁石与钢针的动作, 与地上的阴影错落融合, 画面神圣而又庄严。
秦始皇的影子里两手重叠,正在将手里的这枚钢针,放在磁石这一天然磁体上摩擦。
也就是, 进行人工传磁。
随后他一边听着天幕的述说, 一边轻轻地将钢针, 放在自己的大拇指的指甲盖上。
在这光滑的指甲盖表面, 进行人工传磁过的钢针, 果然开始摇晃摆动。
最后,它停了下来。
依据咸阳宫的南北方位, 这枚磁针的针尖,果然是指向了地理上的南方。
不过, 经由仔细对比。
秦始皇发现, 他的这枚磁针的指向, 与正南方其实还是有一定误差的。
这是何故……?
他有些不解,天幕上的确是这样说,他也的确是这样照做,但结果却有所不同。
难道是朕哪里做得不对?
正在怀疑自己摩擦磁石与钢针的打开方式是否正确的秦始皇,忽然听见天幕说——
【经过观察与实验,沈括还发现,磁针所指示的方向,其实并不是正南,而是微偏东。】
【磁针指向微偏东南与西北,这在我们现代的科学上,则是叫做磁偏角。】
秦始皇:哦,原来这个是正常的。
科学?磁偏角……?
秦始皇微微一顿,他这时候才想起天幕之前一晃而过的、大段文字叙述的其中一句:
“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这是天幕所谓“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里记载的词句,这里还没有“磁偏角”的说法。
看来,是天幕背后之人的那个时代。
他们拥有“科学”,对世界各方面的探索也更加地深入,并且建立了系统的体系。
秦始皇看着手中的这枚磁针。
他不确定天幕是否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不过就算有磁偏角的存在——
上一篇:娇花的乡下对象[九零]
下一篇:春野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