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都要与你相随(2)

作者:莫霖


一名官员看着送葬队伍顿时一空,望着前方那一望无际的景况,心里难掩好奇,“这睿王的墓到底是怎么样啊?”

问话的人是工部官员,说来汗颜,这睿王的墓,负责营造宫廷与各衙门建物的工部竟然看都没看过,只听睿王薨逝,王府临时修了座坟,就不知这坟长得怎样?

“还能怎样?咱们大顺朝开国一百多年,王爷的墓就那样,还能怎样?”显然对此疑问不以为然。

又一个大人叹气说着,“现在怎么办?真要在这哭临啊?”

数十个各衙门的官员你看我、我看你,还真是为难──皇帝旨意已下,谁敢不遵?可一群读书人在此跪地哭临,还真是难看。

这外头的景象,一路往内走去的人都没看到,当然心宝也没看到,她很专心,专心走着她人生这最后一段路。

一路上,她走过了神道,无心瞥过那两旁的石像生与华表,好像又走过了好几里的路,这一路上,眼前似乎望也望不到尽头。

走了许久,送葬队伍已经不再有哭泣声,沉厚的凝滞感将现场氛围紧紧包覆住,每个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或许是因为送葬气氛本来就凝重,更或许还有别的原因,一种害怕被看穿、被揭发的恐怖气氛。

终于,眼前看到了建筑物,那是一座由汉白玉石雕制而成的石牌坊,穿越这座牌坊,前方又是一段漫无尽头的长路。

众人步行的速度加快了,滚轮推动着灵輴,迅速向前进,过了许久,送葬队伍来到了又一座碑楼,这是神功圣德碑。

再往内走,可以看见一座气派豪华的建物,名为隆恩殿,里头摆设奢华,显见富家气息,可是心宝无心察看。

最后,众人穿越了方城明楼,来到了宝城,接着来到地下墓室的入口处。睿王的灵柩卸下,往墓室内运,一具一具的棺木也往内运。

心宝知道,这就是她的终点了……

“心宝姑娘,请进吧!”

她看着四周,终于了然,她一切都弄懂了,脸上不禁露出恍然大悟的笑容,原来啊……原来啊……

她走进地宫,不再看向身后,走进墓室──此后,她不用期待外面世界有多么的热闹,她只需要安安静静的在这里,等着走向人生的终点。

后头,地宫朱红大门关闭,门轴转动的声音很沉,沉到令人毛骨悚然。一堵几乎触到地宫顶部的巨大石墙被不知道什么东西一勾,撞上地宫大门,由内堵住了门,成为最佳屏障,让外头的人再也别想开门进来,里头的人也别想出去!

她不会出去的……

他已经不在了,她就算出去,还有什么好期待的呢?

就在这里等着吧!

她说过,她不害怕,一点都不害怕,生既无欢,死又何惧?

醒之,等我,心宝就来了……

【第一章】

命运之事难以言喻!明明前一刻生死难卜,处于饥寒交迫之境的人,竟在一瞬间峰回路转,咸鱼翻身,旁人称羡,说她命好运也好。

真是这样吗?

多年来,她一直这样问自己──那个在官道旁乞讨的她,跟在皇宫中不愁吃穿的她,到底哪一个好?

她竟然……不知道答案……

心宝,原不是她的本名,事实上,她也没有本名。她出生时,家中唯一的男丁,也就是她的哥哥,染病丧命;重男轻女的爹娘伤心不已,心里更是笃定认为,一定是刚出生的她带来祸害。

于是她的爹娘为她取名殇儿,除了这个不太好听的小名之外,她没有本名……一来纪念哥哥,二来也注定了她在本生家庭的悲惨命运。

心宝从来不怪爹娘,任凭爹娘使唤才五岁多的她负担繁重的家务,甚至一个小女娃必须帮着爹操持农务,耕作家中的那一口田。

那时的她,虽然得不到爹娘的爱,每每面对的都是爹娘的责备与怒骂,但她知道,那只是因为爹娘太思念哥哥了,不能怪爹娘,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李师傅教她的。

话说,连她的名字,那个笔画多又难写的“殇”字也是李师傅教的。虽然李师傅教她写这个字时,一直皱着眉头,说哪有爹娘把女儿的名字取成这样……

不过李师傅也称赞她,说他没看过像她这样聪颖的女娃,才五、六岁就学会写这么多字,假以时日,说不定她也能成为个名闻青史的咏絮才。

七岁前的生活又忙又累,但至少知道家在哪里;七岁之后,一切都变了,就好像命中注定的一样,一瞬间天崩地裂,人没有力量能够抵抗命运。

她七岁那一年,世道差,北方的干旱让农地难耕,而听说南方却是洪涝遍地,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随处可闻有人饿死。

她原本住在京城东方一个靠近山脚的小村落,后来因为干旱实在太严重了,爹娘决定弃田而走,另觅生路。

可是因为身边的粮食与盘缠有限,他们竟然在半路上丢下了她,只因为娘刚生下了她的弟弟。在两相抉择下,这个决定做得似乎毫不为难。

她永远记得那一刻的心情,站在路上,尽管心里害怕,但是她不哭也不闹。她能体谅,爹娘本来就不喜欢她,现在多了弟弟,这个家就更无她容身之处!

人是不能抗拒命运的……

流离失所的人很多,人潮几乎塞满了官道两侧,她一个七岁的小女娃走在人群中,脚步比别人慢,可是竟然一点都不突兀,好像也没有人在乎,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也会无家可归。

她就跟着一群人,走了好远一段路,不知道自己要走到哪里,有时,她也跟着就在路边乞讨,向偶尔会来官道上施放赈粮的京城大户人家要点吃喝。

终于他们走到了天子脚下,原来人群往这里移动,是因为这里搭起了个棚子,官府在这里放粮,施粥给灾民们喝。

听有些灾民说,朝廷已经大开天下所有粮仓,尽量赈济灾民,显然朝廷至少还有心要解决问题,不会放万千子民自生自灭。

只是大家也都说,当今皇上体弱多病、卧病在床,无法理政,靠着一班大臣撑起朝政,未来还是一片茫然。

这些她都不懂,她太小了,只知道那一碗热腾腾的粥让她第一次觉得原来活着是这种感觉,原来李师傅说人是铁、饭是钢,铁不跟钢斗,是这个道理……

她喝完,站起身却看到棚子内外许多老人家躺在地上,饿了好长一段时间,又走了这么远的路,恐怕是走不到大锅前去领那一碗粥了。

她看着,心一紧,捧着自己的碗,跑到发粥的锅前,对着发粥的人说:“那里的爷爷、奶奶都走不过来……”

后头有人叫喊着,要她不准插队,被发粥的人狠狠一瞪,所有人顿时不敢吭声;一旁负责主持赈济的官员看到,心里一沉思。

“我……我可以帮忙送。”她自告奋勇。

“你吃饱了吗?”官员还是要她先顾自己。

她用力点头,那官员再想了想,下令,“再开一锅,让小女娃帮忙送……总不能走这么远的路,最后死在粥棚,那太冤了。”

于是她开始在棚子内穿梭,捧着一碗又一碗热腾腾的粥,送去给棚内外那些倒在地上的灾民。

一碗接着一碗,从早到晚,她几乎不停。她瘦弱的身躯就在人群间穿梭,看到有老人家无法走上前来,就主动帮忙端。

许多老人家看到,痛哭流涕的接过,大口大口唏哩呼噜喝着粥,一声感谢都说不清楚……当然,也有人倒在地上,没再醒过来,那一碗热腾腾的粥,终究没能发挥救命的作用。

从到粥棚那天,她就一直重复着这些动作;旁人都看在眼里,心想这女娃这么小,却是这么的善良,真是难得。

当然,这样的画面也看在来人的眼里──那是名年约的五旬的中年妇女,虽然卸下了一身惯穿的华服,但气势不减。

莫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