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中的路人甲(233)

作者:诸事皆芜


从六九年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再次兴起, 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年, 但能在这期间回城的知青都是少数。

而无论是插队、还是支边, 上山下乡的生活, 比起城市中辛苦太多。

尽管有着各种口号宣传,但人都是驱利的, 面对看得见的不好,许多人都不愿意下乡。

如今都是靠着强有力的政策在驱动,才有这么多的知青下乡。

......

知青宿舍的屋顶,况叶和周光旭他们六人,虽然动作不如陈繁勋他们熟练, 但也在一天的时间内翻整完成了。

只不过等到最后一片瓦铺好,时间已经临近夜幕时分,再过一会儿天色就会完全暗下来。

吃完晚饭,况叶也没在知青宿舍久待,很快就提出了告辞。

“况叶哥, 我送你一趟。”见况叶要走,周光旭起身打算送他一程。

“就到这吧,要不然你回去不方便。”被周光旭送到接近二小队的仓库时, 他就开口让人不送了。

现在天上挂着的是一柳残娥眉月,照在大地的月光相当的微弱, 走远了不好回头。

“行,那况叶哥你小心点。”看着况叶手上的手电筒, 周光旭倒也没拒绝,他这边没拿,就不走远了。

就此和周光旭分开,况叶打着手电筒往家里走。

夜幕下的九大队,只有家家户户的微弱的灯光,让黑暗的夜色有了些光亮。

但这个时候,九大地却没有安静下来。

此时下工的队员们,应该也才刚刚吃完晚餐,各家的小院中都有人声传出,甚至一些调皮的小孩在满大院的乱跑。

夜晚是躲猫猫的好时机,况叶回程的途中,还遭遇了躲在柴垛旁边突然现身吓人的小孩。

不过感知敏锐的他早就察觉到了有人存在,惊吓倒是一点都没有。倒是想吓人的小孩,陡然见到是他,有些被吓着。

好在这几年,他在队里的小孩中人缘还不错,主要是家中的水果的贡献,小孩只是愣了一番。

见此,况叶也就笑笑,和小孩聊了两句就离开了。

走到一小队的堰塘堤岸边的时候,况叶凭借着不错的视力,看到远处向他奔来的一个身影。

“豆豆。”

听到况叶的呼唤,前方的狗子加快了速度,不一会就凑到了跟前。

汪汪~

看着兴奋的扑过来的狗子,他伸出一只手狠狠的搓了几下狗头,才让其平静下来。

之后一段路,有着豆豆的陪伴,倒是更快了几分。

回到家中,点燃煤油灯驱散屋内的黑暗,他先喂了豆豆一番,才准备进入空间忙活。

忙完空间中的活,况叶回到自己的卧室休息。

之前二月的那场地震,之后的余震持续了近两个月。为了能睡个好觉,这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他有一大半都在空间中休息。

不过在余震停止过后,就减少了在空间中休息的频率。

一夜好眠,第二天又是一个大晴天。

家里的事忙完了,况叶又继续跟着队员们上工。忙完一天农活,下工回家的时候,天空的云层已经有了变换。

感受这空气中增加的水汽,今天晚上怕是会有一场雨。

这个时候,他不由的庆幸,屋顶的瓦片在这之前翻完了。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回去后家里的药材还是得好好收捡一番,避免被雨水打湿。

哗哗哗~

这场雨来得很快,况叶还没进入空间忙活,雨势就变大了不少。

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这天也正好是六月开端。

雨停后的第二天,他骑着车载着装有药品的背篓,去了一趟卫生院。

有些泥泞的道路,让骑行变得有些麻烦,以往四十分钟的路程,走了近五十分钟。

先到卫生院和蒋卫生员把这个月的药品交接清楚,况叶去了一趟集市,找到买土陶的蒋叔,再定了一批陶罐、陶瓶。

“蒋叔,最近怎么样?”这些年他在蒋叔这订货已经相当的熟练,不一会儿就确定好订单,况叶见蒋叔这边没啥事,也没有立即告辞而是寒暄了起来。

“还是那样,现在的赶集的时候人不多。”蒋叔笑着说道,同时也指了指眼前的集市。

现在的集市,因为政策的限制,很多老乡已经不来摆摊了,当然来买东西的人也少了很多。

比起况叶当初刚下乡的那会儿,集市萧条了许多。

“...现在买卖东西的老乡少了,但赶集日场镇上的人还是不少,蒋叔你们村的生意应该影响不大。”

蒋叔在场镇上支的这个摊子,是属于他所在的生产大队集体作坊,相关的政策对他们的影响不大。

土陶的制品,是日常用品,丰水公社的市场一直变化也不大。

“这个说不准,这后面说不定我们的摊子也一样。”蒋叔摇了摇头,他这段时间听到了一个消息。

要是这个消息属实,那么他们村的土陶生产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这是?”见蒋叔明显知道啥的模样,况叶不由得好奇的问道。

“我们这的赶集日,基本上是三天一场,丰水、圆坝、三汇这几个临近的公社,赶集日也基本上是错开的,小况你是知道的。这样的话,我们队的土陶,在三个场镇轮着卖,基本上不会断趟。

但我听说了一个消息,说后面要固定时间赶集,而且时间三天一场要间隔更长,之后三个场镇赶集日都一样,这样一来这日子...”

蒋叔倒没瞒着,反而噼里啪啦的说了一通。

“赶集日要调整?”听完,况叶有些惊讶。

如果真如蒋叔所说,他们村的土陶生产和售卖的确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不过更多还是对集市的影响。原本就已经萧条不少的集市,这之后怕是会更加的萧条。

“这消息是在传,听说已经有地方是这样的固定赶集日。不过我们这什么时候改,倒是没什么消息。”

“...那等消息确定吧。”这事还不确定,担忧再多也是白费心思。

之后土陶的摊子有客人来,况叶就没在这逗留,继续前往下一个目的。

缴完税款,购买了些日用品和食物,他就回了九大队。

进入六月之后,天气是一天比一天炎热,接下来的七月、八月则是更上一层楼。

这三个月的时间,关于蒋叔说的赶集日要改的事,一直没有什么消息。

不过其他的事却是不少。

况叶每次去场镇,都能从报纸上看到有些报道,其中三则报道比较吸引他的注意力。

这三则报道,分别是省城在六、七、八这三个月召开的三次会议。

三场会议,是三个组织团体的会议,它们分被是工会、共青团、妇联。

会议的任命了三个组织团体的领导人,也就意味这因为十年动荡而停摆的三个组织团体,再次恢复工作。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这说明现在的局势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而就在这炎热的八月即将结束的时候,一则消息也让况叶再次感受到了局势的变化。

八月下旬,党的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央召开。

对于会议的内容,生活在农村的况叶没有更多的渠道得知,但一言半语也是听到一耳朵的。

这次会议的召开,很多人都非常的期待,希望能有新的发展和改变。

不过他也只能抽出一点点精力去关注这次会议,更多的还是消耗在九大队的田地中。

八月底也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的玉米、水稻已经成熟,他和队员们和天抢时,力求今年的秋粮能顺利的归仓。

忙活九月下旬,秋收的工作才基本上收尾。

在队员们喜迎丰收的同时,况叶也听到一个不错的消息。

十大的会议后,一批在动荡中备受迫害打击的的老干部被选为了中央委员。

其中就有他熟悉的一人,那就是后世推动改革开放的领导人。

他的复起,也代表这局势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