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中的路人甲(213)

作者:诸事皆芜


好在这是队里最晚一批的稻田了,忙活了快十天,九大队的稻谷全部收获完成。

把晒干的稻谷用风车除去杂质,之后一担担的挑进仓库存放好,况叶和队员们的心才算安定了下来。

今年五月下旬的时候,一场夹杂着冰雹的狂风暴雨,让刚刚才栽种下的玉米、水稻、红薯等秧苗遭受到了不小的破坏。

队员们虽然及时的再补种上了,但对于后面能不能顺利收获,还是有着不小的担心的。

农业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行业,一旦这期间出现一些不和适宜的天气,那么之前的辛苦可能到头来是一场空。

秧苗栽种下去之后,作物的每一个生长阶段,队员们都时刻关注着。

比如水稻,分蘖、抽穗、扬花、灌浆等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注意点。等到稻穗变得沉甸甸的,稻叶开始变黄,能够收获时,这心却还是不能完全放下。

此时,所有人盼着天气晴朗,要是下雨手上的稻谷晒不好,损失又是不少。

好在今年的天气,五月末之后,就还算不错,没有耽误农时影响产量。

玉米、水稻顺利的完成秋收,收上来的粮食被好好的存放在仓库中。

只有红薯还得等上一段时间。不过红薯和另外两种主粮不一样,收获的时候不必赶得太急。

随着稻谷归仓,队里的农活相对没那么忙了,况叶也就在小队长陈繁荣那请了假,开始忙活制药的事。

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在九月底的时候,完成了下个月的订单。

时间很快来到十月份,当地的秋雨季节也随着而来。

二号的清晨,况叶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醒来。忙活了一会儿准备早饭,早饭结束后,外面的雨还没有停。

就算这样的天气,他还是得给去场镇,把卫生院需要的药品送过去。

把装药品的背篓遮掩好,再穿着蓑衣斗笠,况叶就出了门。不过因为下雨道路泥泞,今天他并没有骑车。

汪汪~

看着况叶出门,还没有骑车,豆豆以为和往常一样,也想跟上。

“停,你今天留下看家。”看着跟过来的狗子,况叶把它给撵回去了。

豆豆虽然只有三个月大小,但已经很聪明了,很快也明白了主人的意思,最后留在了家中。

花了近两个小时来到场镇,况叶还有些不习惯。

把药给卫生院那边送过去之后,再去了趟公社办公,以及在各个店铺采买了些生活物资,他就回了九大队。

回到九大队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一点左右,这个时候雨已经停了。

况叶先歇了一会儿,就又出了门,他得把医疗站订的货送过去。

而这次,豆豆就跟着他一起出了门。

“祥富,今天是你值班啊?”来到医疗站,况叶见到陈祥富在值班,就招呼一声。

“嗯,况老师你送药过来?”陈祥富笑着点头,然后把不目光望向况叶手中的提篮。

“正好现在有空,你清点一下吧。”

此时医疗站除了陈祥富,也没有其他来看诊的老乡,况叶直接把提篮放到问诊桌上,让他清点一下。

“好,你等我一会儿。”

从七月份开始,陈祥富已经经历过三次清点药品了,倒也不再陌生,现场就取出提篮中的药清点起来。

见此,况叶也就自己找了根凳子坐着等。

他也不打扰陈祥富,毕竟其清点药品没有蒋卫生员那么熟练,要是中途和他聊天,可能会出错。

现在下午两点左右,医疗站内却只有陈祥富一个人守着。

这样的情况,从八月初就开始了。

陈祥富三人结束培训班的学习后,回到九大队就加入了医疗站,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

加上陈繁仪,医疗站总共就有了四人。陈繁仪作为医术最好的,三人还跟着她学习,自然就成了医疗站的领头。

第一个月,陈繁仪考虑到三人刚刚接触看诊,就没有考虑排班的事,而是让三个人一起上下班。

经过一个月的熟悉,排班这事也就提上了日程。

赤脚医生本来就是半农半医的存在,也就是说陈祥富他们行医的同时,还要兼顾上工干活的事。

经过一番考虑,医疗站的排班也就大致安排好了。

医疗站这边必须得留一个人,以防有什么突发情况。而另外的三人,陈繁仪上午一般在医疗站,下午会外出看诊;剩下的两人,一人上午来医疗站,另一人下午跟着陈繁仪出诊。

医疗站值班一天、上午来医疗站、下午跟着出诊,陈祥富三人基本上轮着来。

而今天正是陈祥富值班的日子。

“况老师,药清点好了,你对一下。”提篮中的药很快就被清点完,陈祥富那边记好数据,就拿给给况叶看了看。

“没问题,我还要兑换些草药。”况叶看了一眼数量,点头,又接着说道。

兑换草药这事,陈祥富也知道流程,仓库中的草药他也很熟悉,就领着况叶去拿药。

“我先走了,回去还有事。”兑换完草药,况叶和陈祥富聊了一会儿,就提出了告辞。

这个月的制药工作他得尽快弄完,后边队里收红薯,还得忙上一段时间呢,这活他也的参加才行。

第173章

连绵的秋雨下了半月有余, 况叶把下个月的订单制作完成后两三天才停歇。

地里的红薯这个时候收获不太合适,被雨水浸润的土壤,会让劳作很是麻烦。

等到十月下旬,连续出了几天的太阳, 队里才组织所有人收红薯。

忙着地里的农活, 时间转眼就到了十一月。

收完红薯, 大家继续忙着播种小麦、油菜等作物, 直到时间来到十二月, 地里的农活才变得清闲些。

这个时候,公社再次开办了赤脚医生培训班, 参训人员就是上一批学员。

而况叶,早在七月份的时候,就确定了继续教授制药相关知识的课程。

培训班开班的前夕,况叶给卫生院那边送货,也顺便和卫生院的众人聚一聚, 商量开班后的课程安排。

“这次的培训时间是三个月,但考虑到各个生产大队的医疗站不能缺人,每天学员们上课的时间只在下午。”

中午卫生院的众人终于能休息时,徐医生带着他们和况叶聊起这次培训班的细节。

“半天?那三个月也就相当之前的一个半月,学员们能学的东西不多啊。”计算了一下, 这比起第一次培训少了不止一点半点啊。

况叶提前做了教案,这次怕是用不完。

“能空出三个月的时间,已经是多方周旋的结果了, 而且学员们已经有了基础,这次培训比之前要容易些。”

徐医生知道这个时间对于医学培训来说的确太短, 但现实情况不允许很多的时间。

自从七月开始,学员们结束第一期的培训, 各自回到了所在的生产大队。他们成为赤脚医生,给各个生产大队也带来不少的改变。

相关的卫生防疫知识,在这约半年的时间,也配合着公社的卫生活动,逐步的展开。

除了卫生防疫,更多的是解决一些队员看病难的问题。

在没有赤脚医生之前,丰水公社除了场镇上的卫生院,就只有三个生产大队有医疗站,而剩下的二十一个生产大队都没有医务人员。

队员们想要看病,有医疗站或者离卫生院比较近的生产大队还好说,离得远的生产大队就有些困难了。

而且,整个丰水公社的人口有近四万,卫生院和三个医疗站,根本就不能满足这么多人的医疗需求。

赤脚医生的出现,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所采摘的药材等填补了不少医药缺口,让队员们看病变得容易不少。

这样的改变,每个生产大队都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也逐渐离不开赤脚医生。

但只经历过半年培训的赤脚医生们,医学知识有限,学习进修必不可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