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皇汉武恶补科学[直播]+番外(237)
作者:梨遥
对不起,但是真的,他们听到现在也没听懂,是什么让你们后世人如此坚定不移地在看到这个什么诏令蓄马补边之后还认为他们家陛下是真心想要消停下来的?
这不是为了下一次打仗在做准备吗?
这流程他们可太熟悉了。
【司马光只能说,被西汉啪啪打脸。之后汉朝对于匈奴对于西域那根本没消停就算了。
实际上,等汉武帝去世之后没有多久,被汉武帝拒绝的“轮台屯田”事件又被霍光拿出来炒了冷饭,霍光大笔一挥,“用桑弘羊前议”,所以最终西汉还是跑到轮台去屯了田。
不巧,正是在司马光认为“革除汉武帝弊政而后世称明”的汉昭帝年间。而他所说的汉昭帝时期用贤良文学的建议罢除了盐铁、傕酤、均输等法,也是他的一厢情愿。
是,没错,霍光为了搞事情,特意召集了一批贤良文学来做《盐铁论》打击政敌桑弘羊。
但是盐铁大会的结局并没有按照司马光所说,罢免盐铁等种种制度,唯一的成效就是“罢权酤官”而已。
并且还有个附加条件,也即虽然罢免了傕酤,但是要要对酒每升强行征收四钱的酒税。
可真是惊天动地的改变呢,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的那种。】
霍光:……
刘弗陵:……
这种朝廷中央挣钱的大好事,他们怎么可能傻了吧唧地拱手送人?
这个什么司马光不会是地方诸侯国的官员吧?
不对啊,之前好像听说那个宋朝是不是没有诸侯国来着?
不确定,但也懒得再翻与宋朝有关的片段。
刘彻一时之间无言以对。
合着你们后世的文人搞了半天,他大汉还是在轮台屯田了,那你这个一番又是罪己诏又是转折的,真的不尴尬吗?
他要是真的为了轮台屯田罪己了,你觉得他霍光能这么快就跑到轮台去屯田吗?
【这些除了我们翻历史书自己就能看见之外,与司马光同朝代的王应麟就曾表示昭宣二朝基本上都遵循了武帝的法度。
汉武帝的大致方针更是被汉宣帝继承,汉书中也有类似言语,比如:“宣帝时修武帝故事”。
而汉宣帝总结的汉家制度是霸王道杂之,考虑一下他所处的时间,总不能说的是无为而治的汉初吧,他所用的方法是谁确立的制度,一目了然。】
刘彻对于武帝故事这四个字,人都已经听麻了。
是个汉朝皇帝就可以提一嘴武帝故事是吗?
不过好在这次的对象是那个将他大汉推到最巅峰时期的那个曾孙来着是吧。
那听起来还是很畅快的。
【不过是什么能让汉武终极黑粉的司马光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夸上一句的呢?
那还得看汉武朝的用人。
对此,司马光也无法违心地视若无睹,只能承认汉武帝的确“聪明善断,善用人”】
刘彻冷哼一声,他善不善用人还用你来承认?
第177章 武帝文治【十三】
【汉武朝的确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除了我们之前耳熟能详的那些活跃于汉武政坛的SSR们之外,思想家董仲舒、文学家司马相如、史学家司马迁、农学家赵过,乃至于天文学家唐都与落下闳都活跃于这个时代。
除此之外,相声的祖师爷东方朔,乃至于成语“覆水难收”典故出处之一的朱买臣都是汉武朝的臣子。
班固对于汉武时代之人才济济盛赞道:“汉之得人,于兹为盛”。
而这样的夸赞,坦白来讲,夸张的成分并不多。】
说到人才,刘彻可当真就一点都不困了。
他这辈子爱好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喜欢到处网罗人才。
不过……
相声?那是何意?怎么又与东方朔扯上关系了?
【这当然与汉武帝那堪称是X光一样精准冰冷的人才筛选眼光脱不开干系,纵观汉武一朝,汉武帝始终恪守着“有能者上,无能者下”这一铁律。而且这个上下可不是相对意义上的上与下,刺激程度直逼跳楼机。
没办法,谁叫他们的顶头上司是出了名的爱恨分明,赏罚都容易过当的汉武帝呢。
问,就是爱过。
就这还有人一直吐槽汉武帝任人唯亲。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先决定任人,然后才亲近的呢?
先后顺序搞反了啊家人们。】
刘彻:……
虽然没明白什么叫X光,更不明白天幕为什么要叫他的臣子们去跳楼,但天幕你说谁赏罚容易过当呢!
这事他可不认!
再说了,笼络大才不应该是每个皇帝的必修课吗?说这些。
要是连几l个人才都不能让他们对自己亲近,这个皇帝算是白当了。
汉武朝众人对于这个赏罚过当倒是没有什么异议,任人唯亲?说他们家陛下啊。
还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不过在偌大一个国家想要从茫茫人海之中筛选到合适的人选,只靠一双眼睛那显然是不够的。
毕竟去姐姐府上听个曲就能收获一个皇后,一个将军这种事发生的概率,那即便是对于欧皇猪猪来说,也太过于渺茫了。
毫不意外地,制度小能手又一次大展身手,为了能够尽可能多地发现人才,汉武帝又配套系统更新了一把汉朝官员选拔模式。
汉初以来的“任子”制渐渐销声匿迹。
其中最为有名的,那当然是自汉武朝开始逐渐完善和制度化并成为定制的察举制。】
他们等的就是现在!
汉武朝之前的帝王们纷纷凝神静气。
感谢这个什么汉武帝这么喜欢总结归纳搞出一套,还真是方便你我他。
刘彻:???
谢谢,但是真的没有想要方便你们的意思。
请付一下版权费好吗?
【察举制在汉武帝一番腾挪操作之下,被分为常科与特
科,所谓常科,顾名思义,那便是已经成为常制的科目,主要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
这其中,又以孝廉为重中之重,原因无他,汉朝好歹顶着个“以孝治国”的名头在呢。
茂才嘛,首倡者也是汉武帝,这是一种类似于如今的中央选调生的存在,起步通常就是千石之官。不过在西汉的时候,茂才还不能算是常设科目,要到东汉之时,才渐渐与孝廉并称。
而特科嘛,就是应国家特殊需要而增设的科目,这种扩招嘛,那当然是可遇而不可求了,简而言之,碰运气。
碰到像汉武帝这种比较热衷于开特科的呢,人数就会多一些。
而特科之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我们的贤良文学。
因为是招聘特殊人才以符合Boss的需求,所以是要接受boss直面的,也就是所谓之策问。
董仲舒与公孙弘皆属于此列,由董仲舒之天人三策引发的后续反应延续千年。】
始皇帝忍不住在心中嘀咕。
什么叫汉武帝这种比较热衷于开特科的皇帝?
这世上还有他不热衷的吗?真是哪里有热闹,哪里就跑不了这个皇帝。
不过嘛……
东西如果有用,他大秦也不是不能纳为己用。
他大秦正是缺治国人才的时候呢,作业先抄上再说。
【如果没能成功遴选上,也不要灰心。汉武帝为了自己的预备役备选项多多益善,也是非常重视后备力量的储备的。
汉武帝听取董仲舒意见设太学,既然是国立学校,那当然会有毕业考试。
毕业考试会根据你的成绩为你分科,如果你取得了甲科的优异成绩,那么恭喜你,你就会成为郎官,进皇宫当侍卫,天天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如果政府有需要,会拥有优先挑选权。
而如果你实力不足,只得了乙科,那就只能回乡先做一个小吏。如果真的是个金子的话,还能够继续走察举之路。】
也许是因为之前在天幕中已经对于这个汉武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所以汉初的官员听到这个考核方式的时候内心可以说,有点波澜,但不多。
上一篇:想做侦探的江户川悟不是好咒术师
下一篇:恩人好无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