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皇汉武恶补科学[直播]+番外(213)

作者:梨遥


赵家人妄图用钱买地的想法,还真是一脉相承啊。

当然,虽然这个想法确实有点离谱,但是赵大还是有点血性的,如果买不下来,那就当攒军资粮饷了。

不过最后宋朝的钱会成为隔壁家的军备粮饷,那就不是赵匡胤可以预料到的故事了。】

赵匡胤表示,这都是哪一年的老黄历了,在听到天幕对他大宋的嘲讽之后,他早已痛定思痛,改弦更张了。

看着这子孙后代的质量,寄希望于他们,还不如自己拼上一把。

他可再也不想听到后世之人嘲讽他大宋连燕云之地都没有摸过了!

再说了,虽然赵光义在什么高梁河听起来像是惨败,但是……

怎么不算是摸过了燕云十六州呢?

察觉到自己都在想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的赵匡胤赶紧将这离谱的念头抛诸脑后。

天幕听多了,怎么连自己也开始自嘲上了呢。

不能如此,不能如此,好歹是他亲自建立的大宋嘛。

【虽然诸多将领都苦苦相劝,认为如今他们兵疲马倦,刚刚经历了一场长达数月的围城之战,实在不宜在此时再次打响新的战役。

但是嘛,赵光义是谁啊,虽然从来没有过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但是这完全不妨碍他对于自己能力的信任和对于久经沙场老将经验的不屑呢。

那其他将领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是舍命陪君子了呗。

毕竟回师之后还是要在职场上混的嘛。】

其他都不提,李世民十分震惊。

不是说好了北汉只剩下一口气了吗?怎么打个太原还要围城数月才能打下来?

这真的能算是兵强马壮,兵力不虚吗?

天策上将感到疑惑。

【旁观者清,我们当然知道,经过辽景宗十余年之休养生息,辽国比之先前国力已然大涨,麾下更是猛将如云,其中甚至不乏智勇双全之辈,绝不是什么取之甚易的敌人。

就这么头铁地莽上去,这场战争的结果不言自明。

但是当然了,宋初还是没有那么不堪一击的。

在讨伐燕云之初,宋军也算是节节胜利,一度收复了易州与涿州,兵锋直指幽州,看起来燕云之地的收复可以说是胜利在望啊。

大喜过望的赵光义也驻扎于幽州城南,就等着亲眼瞧见大军攻破幽州的那一天呢。

所以说,以宋初的情况,如果妥善应对,燕云也未必真的会成为有宋一朝可望完全不可即的土地。】

赵匡胤却像是抓住了什么信息一般。

天幕说什么这个辽景宗十余年的励精图治,辽国国力大涨。

当时是赵光义那个小人登基四年,也就是说,再往前推上十年,正是他辽国国力孱弱之时?

连赵光义都能兵锋直指幽州,没道理他办不到啊!

赵匡胤瞬间觉得没有之前那么头大了。

还是有成功拼上一把的可能的。

【不过很可惜,在守将韩德让与耶律学古的抵御之下,宋军攻城不利,此处有重点。

而辽景宗派出的辽国名将耶律休哥已然率精锐部队赶到了战场,顿时,胜利的天平倒向了辽国。

宋太宗也迎来了自己的“封神”之战。

没错,虽然战胜方是辽国,但是封神的,是宋太宗呢。】

什么神?

哦,是高梁河车神是吧。

看热闹十分高兴地其他朝代的皇帝们装作恍然大悟,实则看戏的心情已经按捺不住了。

第159章 太宗上位计【三一】

【耶律休哥所率驰援大军赶到的时机也有些微妙,时值宋军围城半月未克军心已然疲惫涣散,且宋军因已深入辽地,又无事先规划,后勤因战线过长而出现了粮草补给不及时的问题,颓势已然显露。

耶律休哥见状先以五千弱兵诱敌,而后与耶律斜轸左右夹击宋军,宋军只好急忙调回围城部队,城内被困的辽军见状,知道是援军已至,也立马出城加入大混战之中。

在辽军多路夹击之下,虽然人数比之辽军还要众多,宋军却惨遭大败。

但最为耀眼的,还当属在混战之中大腿中了两箭,仓皇逃窜至涿州的赵光义。】

虽然作为一个御驾亲征的皇帝却得到了所谓“仓皇逃窜”之评价,确实有些失面子,但也不至于成为最耀眼的那个存在吧。

之前天幕说什么“车神”?

难道是跟这个有关?

苦于出生得太早而无法手握剧本的前朝王侯将相们当真是抓耳挠腮,就一句话,真想知道后续呢。

【因为中箭部位是大腿,所以已然无法骑马,又因为逃跑的太狼狈,跟大部队也脱离了联系,辽军的追兵已然将至,别无他法,赵光义只好乘坐驴车继续南逃。

正是在此处,赵光义展现了他高超的驾车水平,一辆平平无奇的驴车硬是给他开出了跑车的水准,辽军追击三十余里,却死活没能抓获宋太宗,只好收兵。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耶律休哥也因身上多处受伤,虽然也参与了追击战,但是他也没有骑马,是乘坐的轻车前往追击。

史书上说“轻车追至涿州,不及而还。”

何为不及,那就是完全赶不上赵光义的车速嘛。

赵光义车神之称,一战成名,又有别称高梁河驴神,旨在表彰其高超的驭驴之术,毕竟这等技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

此外,赵光义还拉开了宋朝皇帝干啥啥不行,逃跑排第一名的序幕。并充分向我们论证了,宋朝皇帝如此擅长逃跑,果然是家族遗传。

难道说,这就是宋太宗别样的再造社稷?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赵光义:!!

虽然他在高梁河之战之中确实狼狈,也的确曾经乘坐驴车出逃,但是!

他作为一个皇帝,饶是再狼狈,又如何可能是自己驾车呢?

当然是誓死守卫他的那些随从之人为他驾车!

天幕这简直是污蔑!

身旁的宦官眼观鼻,鼻观心,虽然并不敢直言,但是也忍不住在心中疑惑。

难道说驾车的不是陛下,这名声难道会好上一些吗?

怎么感觉有哪里不大对劲呢?

驴车?

虽然早就已经知道,赵光义此战恐怕与车会结下不解之缘。

但是李世民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驴车?

他以为怎么都得是辆马车呢。

难道这驴车竟然能够跑得比马车还快



作为爱马人士,李世民坚决不愿意接受这个结论。

好不容易才和再造社稷与明成祖和解的朱棣:……

晦气。

再造社稷是这么用的吗?

尤其是朱棣又忍不住联想到了赵光义那些被宋朝继承了的其他政策,感到更加晦气了怎么办?

【不过嘛,虽然此次北伐有如此狼狈的巅峰时刻,但是十数年后追忆起这段往事的赵光义只能说做了亿点点的美化。

虽然最终来了个静而思之,亦可为戒的转折。

然而对于这场战争自己的表现,宋太宗还是送上了非常高的评价,让我简直跟实情对不上号。

什么年少气锐,往则奋锐居先,还乃勒兵殿后。

先不提太平兴国四年之时赵光义已经四十多岁了,从哪个角度都很难将其归入“年少”的行列。

单单就这个还乃勒兵殿后,我只想问一句,连辽军骑兵都追不上的车神,你真的不尴尬吗?要不要看看这句话跟你真的对的上号吗?

也是,连亲弟弟都能拱手送给奶娘,对于自己近乎为零的战绩美化个亿点点不也很是正常嘛。】

时值阴雨天,赵光义原本就因战场旧伤而隐隐作痛的大腿此刻愈发疼痛起来。

怎么就对不上号了呢?

他当然奋锐居先了,无论是攻打北汉还是幽州,他不都亲临战场第一线了吗?更是在高梁河亲率禁卫迎击辽军否则这大腿又怎么会受此重伤?甚至于因为驾着驴车而逃被你们这些恐怕连战争都没见过的后世之人嘲笑至此?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