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间(13)
作者:乐嘉
某节目不怀好意地力邀我与挑事者同台辩论,我说:“难道你不知我是出了名的欺软怕硬吗?我自知打不过人家,可以不打吧。”他说:“这不太好吧,你好歹也劈过木板,打不过也得打。”我说:“打死我我也不打。”他说:“你不打,对得起那些支持你武功的人吗?”我说:“在一切事实未清楚前仍信任我者,我之回报自当让他们为这份信任而自豪。”
曾参加某节目,嘉宾因与某领导名讳相同,故要求其节目上必须改名,因之前同样情况播出后,领导的秘书层层问责。古代有规定不可冲皇帝名讳,现不到皇帝级别也如此,故国内媒体人心苦,被轮奸无数次,依旧笑颜,既不想堕落又不能顶风送命,只能在钢丝上摇曳,努力不昧良心地取巧地说话。
户外真人秀“不见不散”,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巨大不算,观众收视长期习惯于棚拍节目,对随时可能变化的情节和镜头跳进跳出的方式有人还不适应。但首先需以更大智慧解决的高难问题是:如何让所有参与者在拍摄状态下,仍能够不装腔、不做作、不掩饰地表达内心的声音。因为纪实节目的精髓不是演戏,而是真实!
真人秀节目的关键,古龙也有提过。天下英雄拟找出邪派幽灵山庄,集体编故事,说陆勾引了好友西门吹雪的老婆,被西门追杀很久,直到幽灵山庄出现为止。此剧由两大侠客参演,陆找西门时,西门一句话把电视剧变为真人秀:“我可答应你,但你也需答应个条件,你要真的逃,因我真会追,如我追上,你就得死。”
不看“天天向上”的友人不明白为何我对主持群如此推崇,我说那天场上欧弟耍宝毫无征兆地向后倒下,未及我反应,小伍就伸手扶住,这种极微妙的团队默契是可遇不可求的。另外,他们过去没学过性格色彩,但却早深知每个人该扮演什么角色可令团队利益最大化。说别人不好,绝不可能让自己强大,只能证明自己脆弱和无能。
第15章 就怕文化耍流氓
写作就是怀抱耐心固执和喜悦去完成这一切
文人多是理想主义者,都寄希望于他们的代理人——某个强势的敢于打破旧有体制的有经世济民情怀的铁腕人物早日出现。他们自己只能以笔为刀苦苦地启发民众心智。如果遇见明主,就甘愿报效,被收作麾下幕僚或背后推手;遇不见,只能退隐或郁郁寡欢一生。风骨不硬的就被恶势力收买做了文化打手。
泉州港不知何故改为湄洲湾港,想起当年徽州改黄山。提出改的同学不重文化,决定改的同学不重历史。今在漳州中行演讲,想起当年到永定土楼游荡,但愿不会过几天漳州也易名。
流沙河老先生善钻文艺理论,认为自己摘掉右派帽子后的十年里写的诗多为配合政治宣传。那些诗有现场效应,无长久价值。中国古代出很多好诗,是因皇帝没要求诗人配合政治宣传,好诗都是非功利性的,非常纯粹,与政治无关。流沙河老先生非常自谦,自认性格中条理逻辑强,感性不足,少奇思妙想,故诗中骨多肉少。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演讲中曾有一语:“作家的秘密并非灵感,因为它的来源并不清晰,而是顽强和忍耐,土耳其语中对此有可爱的表述——‘以针掘井’,它塑造了我心中作家的形象。而写作就是将对内心的凝视转变成语言,是去探究当我们向自我退却时所经过的世界,是怀抱耐心、固执和喜悦去完成这一切。”
看李玉刚唱男女反串,惊为天人。想起他出道时,毫无根基背景,被众人打击排斥,家人亦视其为妖孽,不务正业,没人支持。名门正派婉言谢绝其入门之请,建议其另辟蹊径,苦熬至今,终得正果,众人却少知他当初煎熬之苦。
当年明月有句极打动我的话:“此生你会遇很多人,遭很多事,得很多,失很多。”
百老汇《妈妈咪呀》演出结束,全场2000观众起立鼓掌15分钟。这让我想起天堂和地狱的差别,两地吃饭都只用长筷,差别是天堂的人都互相给对面的人夹菜所以吃饱,而地狱的人只给自己夹所以永远吃不到。如果你想看到好的表演,须先付出你的热情,方可激发演员更大能量,最终其实是自己受益。
虽然我不是伍德斯托克音乐节里的嬉皮士,但我喜欢他们尽情释放束缚、与天地共呼吸的表达方式,让赤诚和真实自然流淌地表达。
《新闻晚报》上有文“动物的逻辑”,看了一段,内心激荡。公元前55年,罗马领袖庞培举办人与大象格斗,大象知毫无逃生希望,它们“向观众求情,用无法描述的动作赢得他们的同情——为它们悲惨的命运而感到哀痛”。那天,观众不约而同地被这种奇特的交流感动并咒骂庞培。这被视作动物界的通性逻辑——本能之爱。
《人物》杂志最新一期曰,宫斗剧流行投射的精神状态是:对不确定的未来存有无比巨大不能消解的恐慌和焦虑,莫与现实抗争,把个体追求深埋心底,落哪儿便按哪儿的规则行事。诸位恐慌焦虑吗?我从前排斥娱乐,现今陡然发现,繁杂世界喧嚣心境,只能仰仗两道:长需信仰灵修,短需娱乐消解。
历史上文人志士遭迫害,有自尽,有苟活。自尽者,师从屈原,“士可杀,不可辱”,认为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信念完整地活,不如死,死代表了最后的意志与尊严,要以死感召天下。苟活者,师从司马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死也许可明志,但只有生,才能践志,一定要活着看到恶人付出代价。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及:姬昌禁闭在商纣,演算周易;孔子在蔡国遭厄运,写了《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了《离骚》;左丘瞎了眼睛,搞了个《国语》;孙膑脚筋被挑断,兵法弄得很牛;韩非子被关在秦国,写了《说难》……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文学大家,几乎都是先倒霉再光辉。
孙中山自己曾说平生一爱革命,二爱女人,三爱书籍。后来老蒋刻意塑造“国父”光辉形象时,就开始为尊者讳,遮掩掉个别传统道德上不太好听的事。在我看来,孙不但未伤风败俗,反而有血有肉。追随孙众人,不少嫖赌,而汪精卫却如清教徒般生活,一生从无外遇,汪的道德在当时革命家中无人可比,但最终却堕落为汉奸。
看武侠,有时是种麻痹。在这个成年人的童话世界中,高手多是幕后隐士而没兴趣亲自上阵改朝换代,他可想象自己有能力除暴安良,凭一己之力夜入皇宫,与天子秉烛夜谈,杀贪官、用忠臣,水载舟亦覆舟。但侠客永远不明白,所有的天子都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侠客对历史的作用有限。
十年前的学生睡不着,半夜打电话叫醒我,让我推荐影片,不要文艺的,要流行的。荐了两部:1.《让子弹飞》:看老六剖腹,为了证明自己的冤屈,最后屁事没办成,还使亲者痛仇者快;2.《武侠》:看金城武,可知善愿也许得恶果,可知一个高技术捕快最紧要的核心是深入调查、百般求证,可知伟大捕快必然敢于为自己的言行担当。
《肉蒲团》观感:香艳少,沉重多。1.恶人的确终有恶报;2.善人要让恶人得恶报所付出的代价比恶人本身大得多;3.恶人多咔嚓就死,善人多受尽折磨而死。果真如此,善人岂非心凉?也许:1.让善者从恶是对善者最大的痛苦;2.制度不好,善人亦成恶人,反之,恶人亦可向善;3.善人多手软,心存慈念。
《金陵十三钗》观感:1.南京话大美;2.比小凤仙、柳如是、赛金花的故事更能使你对青楼女子产生尊敬感;3.我心肠比以前硬了,只落泪四次,姑娘们讨论替学生赴死的对话,最痛;4.激动的人们总以为抵制日货就抗日了,却不知我们最大的敌人之一是:我们自己常遗忘历史。
上一篇:水云间(梅花三弄系列之三)
下一篇:菟丝花(出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