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不如盘大佬(250)

作者:舴舟

说完,郑重地叩下几个响头,既是谢恩,又是谢罪。

“咱们不说这个,不说这个。”太后竟然也是老泪纵横。

002

宗人府大牢平白无故死了人,且还是当日指证过当朝贵妃欺君罔上的重要证人,这消息,很快就似一阵疾风般不胫而走。

太后连夜将宗人府一干涉案人等皆拘到了慈宁宫,连夜过堂,却没有任何头绪。

无奈之下,又将此案交由刑部接手,责令尚书务要在三日内给出凶犯。

太后口中所说的凶犯,直指何人?刑部尚书心里明镜儿一样。

可是凡事都要讲个证据,别说贵妃身居太皇太后的寿康宫没有机会下手,便是她永寿宫的宫人,除了当日领膳的两个宫婢,期间都未有一人出过院墙,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具备入宗人府行凶或指使凶犯杀人的能力。

据当日看守牢房的二人仔细回想:“我们兄弟两个当夜值守,因那孟氏不是宫中重犯,而我们仅是替慈宁宫代为看管,是以并不曾给她上重铐。她先头还大吵大嚷,我们教训了她几句,她就收了声。后来,我们两个不知为何突然昏了过去,等到醒来,那孟氏就已经自缢身亡了。”

刑部尚书听完两个人的供词,又问过守门的人,确是如那两个狱吏所言,当夜没有任何人进出过宗人府大牢,而那两个人除了昏睡过半个时辰,也确没有玩忽职守,甚至当夜都没有饮酒。

最后经过取证,只在他们二人日常饮水中,发现了少量麻沸散,可致人短暂的昏迷意识不清。

除此以外,再找不到其他线索。

这个死了的孟氏,定然不是自杀,这一点非常清楚。

可要说是被人谋害了,又找不到凶手的蛛丝马迹。

贵妃的嫌疑最大,奈何她连着乃至整个寿康宫和永寿宫的人都没有机会和权限接触到宗人府的人。

因此,这案子,到了太后所限的日子,刑部尚书也没能侦破,愣是变作了一桩深宫悬案。

太后气的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却也没有办法。

容妃紧着在一旁出谋划策:“孟氏虽死,但这件事远没有结束。既那位的身世经不起推敲,要寻了人证物证也必不是难事,便是没有,随便安排了咱们的人,不怕皇上他不生疑心。”

太后点头称是:“便照你说的话来。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安排。”

如是,过了几日,容妃果然满脸喜色地来报。

“臣妾幸不辱命,找了重要人证物证。”

太后忍不住追问:“是什么人?”

“是一个叫做暮春的使女,从前在那位没冒名进宫前,一直在身边伺候的,且她手里,还有那位旧时做过的针线……”

太后连连称好。

容妃再接再厉。“可否要将人接进宫来,当面和那位对质?”

太后一反往日的强势,说了声不。

“这一次,不能再打草惊蛇了。这个月,你找个机会出宫省亲,趁机见那使女一面,等到十拿九稳之后,将这人先藏好,等着皇帝还朝,我们再来个一鼓作气。”

“果然还是太后娘娘想的周到,那臣妾,近几日便出宫亲自去办。”

第127章 【人证】

在寿康宫里“幽禁”的日子并不难过, 姝菡甚至觉得,比起每日去慈宁宫请安, 还不如窝在老祖宗身边闭门不出的舒坦。

当然, 后宫琐事她还是照例要管,只不过从台前变作人后。

外头的人多少也知道,太皇太后年迈, 问事的条子递进去, 必不是她老人家亲自过问的,反正只要有凭有据,她们才不理会所谓真相如何。

慈宁宫那边, 自孟氏死在宗人府后,似乎也熄了心思, 没再来找过姝菡的麻烦。

老祖宗本想借着“没有人证,不能久拘贵妃”为由, 迫太后撤回对姝菡的控诉, 可姝菡却觉得,在皇帝没有归京前,暂维持眼下的局面为好。

如是, 到了九月九重阳节这一日,前线传来捷报,滇南国的国君,下了降书求和了!

天子兴师,无往不利,举国皆欢。

姝菡前些时日收到的密函中, 其实已经提及此战必胜,不日还朝的口风,但如今落到实处,她才真的安心。

从月头盼到月尾,在九月二十八那一天,王师终于抵京,监国的九王爷率朝中重臣们直迎到京郊八里长亭外,而后宫女眷们不得出宫,皆立在望楼迎接圣驾。

姝菡立在太后身侧,直看到外城人头攒动,皇帝的卤簿浩浩荡荡而来,旌旗招展下,龙辇上坐的那人,即使看不真切,却仍足以让她眼里热泪涌动。

年过半百的太后同样老泪纵横,容妃倒还持的住,在一旁殷勤伺候着劝说太后勿喜极伤身。

上一篇:见你时风很甜 下一篇:深宫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