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千金靠花钱成富豪(147)
作者:吃吃汤圆呀
“是啊,农民。”梨歌认真点点头。
看着下面员工质疑的眼神,她理直气壮:“农民怎么了,艺术一定是多高大上的东西吗?”
“最早的艺术不过是猿人吃饱后在岩壁上绘画在无聊哼唱,这不也是艺术吗?”
要从艺术的起源来论,是这样没错,
但是经过这几千年的演变,艺术早就成为部分实利阶层的特有武器。
在这个阶层以外的阶层来说艺术,似乎都是无稽之谈。
“可是,就算你的理论成立……”苏笑怯生生发言,“古往今来,也没见哪个投资家做过这种事啊……”
员工们拼命点头,如果真的有利可图那为什么没有人投资过?
“怎么没做过?”梨歌笑,“我们毛主席不就做了这件事吗?”
几千年来的沉寂村庄建立起了一个个识字扫盲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学习认字,统治几千年的封建思想被一批批战士耐心驱散。
愚昧、封闭、落后的村落终于吹进了文明现代的风。
“谁说我们的农民不懂艺术?”
“谁说艺术就一定是高堂之上独享?”
梨歌的态度坚定而决绝:“我们花不完,就是要再次做这件事。”
员工们再次被说服了,一半是梨总的态势唬住了。
那下一个问题。
投资哪个村落?谁来牵头。
“我可以做这次牵头人。”小蕊踊跃发言。
梨歌决定不给小蕊一次机会,持扇人的成功让小蕊成功登上了梨歌的黑名单。
“我家乡吧?”文文回答,“我老家在沿海,比较富庶,村里还有两家企业。”
大家都赞同文文的老家。
江浙沿海的村落经济一般比较发达,都说仓廪足而知荣辱,物质富足后才有心情思考精神世界。
再者这里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很高,也方便对他们开展后续的艺术培训。
梨歌却摇摇头。
她能冒这个险吗?
江浙有的村比市里还发达,万一真的培养出那么几个艺术家怎么办?
她神秘一笑:“我自有安排。”
等散会后员工还在热烈讨论这件事:
“到底挑那个村的啊?”
“都没做过这件事,也没个参考的章程,说实话真的有点慌。”
“这次梨歌要指定谁做牵头人啊?”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获得这个机会,因此各个暗暗期待。
没有人知道,等散会后梨歌就坐电梯走到了公司下面的大堂里。
大堂里有物业雇佣的清洁工正在辛勤劳作。
梨歌随口问:“阿姨,你是哪儿的人啊?”
阿姨抬起头,她对梨歌还有点印象,是十八层工作的一个孩子,因此她没有戒心,笑眯眯回答:“是黄土高原上一个村子。可偏僻了,也就前几年才脱贫。”
“是这样的,我们公司要投资一个村子搞艺术,我看阿姨你总是在这里……”
梨歌瞥了她一眼手里拿着的墩布,“擦地都特别干净,觉得你人肯定很麻利,所以想问问能不能投资你老家?”
保洁阿姨惊呆了。
她擦地这么多年,路过的人就是问路和给她递垃圾,从来没有人跟她说过这样的事。
她的反应在梨歌意料之外,她说出第二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阿姨,你愿意入职我们公司工作吗?”
*
好说歹说,费了好大的力气梨歌才说服这位保洁阿姨。
这位保洁阿姨叫毛芳,她答应了来公司上班,却坚持自己要做保洁:“别的我不会,我也不敢。”
长期在底层丛林社会里生活,她不敢相信任何人,也绝不会相信天上有掉陷阱的事。
要不是这一年经常看到梨歌给保洁们送公司多出来的奶茶水果,每次见面都笑眯眯跟她打招呼,她连来都不会来。
梨歌只好同意,她要是提供得条件太好反而让阿姨心里生疑,先慢慢一步步来吧。
这件事宣布后在公司里引起轩然大波。
“大厦的保洁阿姨?”
先前公司的员工虽然有卖手机的、有厂妹,但至少都识字,年级也小,学习能力都很突出,至少有一点办公室办公的底子。
这位保洁阿姨可是纯体力劳动者!
“我不是歧视,纯粹是……她能应付工作要求吗?”
文文不信。
“那没什么难的。”梨歌很笃定,“接下来这个乡村艺术项目需要这位新员工的配合,说不定她能做出一番成绩。”
梨总发话,大家都只能就此作罢。
不过员工都坚信这位保洁阿姨一定不是一名普通的保洁。
一定有特别的过人之处!
当初梨总把她们从人海中选拔出来就是看重了她们每个人特有的闪光点。
毛芳第一次上班简直要紧张死了。
她一个劲搓着手,头都不知道往哪里抬,最后还是文文给她搬了一把椅子招呼她坐下,她才从容了些。
半天才不好意思说:“大家好,我是毛芳,以后公司的保洁卫生都包在我身上了。”
大家惊讶:不是新员工吗?
怎么是保洁?
如果是招保洁那大家倒不太惊讶了。毛芳本来就是大厦保洁,说明她的业务能力不差,来花不完公司做保洁也是术业有专攻。
可梨歌开口了:“毛芳负责公司的保洁业务,但目前也要负责村庄艺术计划。”
这种安排对花不完的员工倒不算新鲜,大家基本都是在公司有一个职务,每次有新项目就负责新项目,身兼两职。
可是保洁阿姨,做新项目……
这能成功吗?
虽然碍于梨总的威严没有反对,但大家心里都在嘀咕。
日子还长着呢,且拭目以待吧。
第二步就是请村庄配合。
毛芳阿姨的老家在黄土高原深处,狭小单薄的一个小村庄,
受自然环境限制并种不出太多作物。千百年来村民种植大麦和高粱,延续着务农的生活。
也就政府修了路、通了水电,要不几千年会一直这么贫穷下去。
好在毛芳的丈夫是村里的支书,在她说服丈夫后,钱支书把村民们召集起来宣布:
“最近有一个活动,要在村里建造一个美术馆。”
“我们建造美术馆?”
“那是个啥?小学里学过美术,但美术馆是个啥?”
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美术馆。
有人读过书,有人进城打过工,在城市里生活过。
但他们对于大城市也就是看看风景、在标志性建筑拍拍照,再就是逛逛商场繁华步行街,
但对博物馆和图书馆都是敬而远之。
钱支书拿出梨歌早发给自己的图片:“这是美术馆,城里有个是公司愿意给我们村建一个美术馆,免费。”
村民凑过来看了看图片:
是一个宽敞的礼堂,内里窗户宽敞,玻璃明亮,有椅子,墙面上还挂着各种画。
“原来这就是美术馆。”
“城里人真是洋把式,不就大号的教室吗?”
“好啊,冬月天我们正好躲进里面烤火。”
“不是烤火的!”钱支书忙喝住肆无忌惮的村民,“美术馆禁火。”
毛芳愁眉苦脸将丈夫的成果告诉了梨歌:“梨总,村里人都不太懂……”
别说她了,就是员工都在犯嘀咕:这真的能行吗?
要不还是文文的老家吧?至少那里的村民都知道美术馆是什么。
可是梨歌大手一挥:“没关系,公司组织村民游玩国内外的美术馆。”
“全村人都去?”毛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