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偶像(251)
作者:铁马倦倦
“应该不是,”马致远很快回答,“我来这儿之前查过资料了,而且我之前也了解,虽然每个地方祭拜的神明长得都不太一样,但总有些万变不离其宗的共性,比如说如果拜的是玉皇大帝就一定会手持金色宝剑、脚踩云屐,如果拜的是文财神,就一定会有手拿书卷之类的代表物。”
“而山神也就是古代将每一座山人格化的形象,虽然每个山都不一样,也不应该一样,但毕竟山神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大家祈祷保佑风调雨顺,所以山神像通常会有云、雨、石头、木头等等元素,你看这尊像,身上穿着简单的袍子,周边没有任何元素,但是面目雕刻的很精致,显然祂不是一位代表性的角色,而是想要对应一位具体的人。”
“并且,你也说了,这里附近没有别的山神庙了,而且庙里只有一尊像,按照古代的传统,一座山肯定至少有一位山神的,大山有大山神,小山有小山神。大小清山是两座山,至少也应该有两位山神,而不是一位。”
马致远又观察了半晌,说道:“你们看祂的手,这是人像雕刻中非常经典的持物手势,但祂所持之物却不见了,应该是保存不当吧,如果知道祂拿着什么,就能知道祂的身份了。”
秦铎听着也不免觉得可惜,但楚孑没放弃,说道:“要不先看看周围的壁画呢?也许会有信息。”
马致远点头:“也好。”
这方面就更是他的专业了。
但他只是略微粗糙的扫视一圈,就更加叹气:“这保护情况也太差了。”
墙壁上不仅四处凋零剥落,还有很多霉菌、苔藓等等植物,更别提数不清的裂痕了。
楚孑苦笑:“要是不难,能请动小马哥来看嘛。”
马致远撇撇嘴:“我尽量吧。”
然后,他开始细致地看起来。
壁画其实是从汉朝才开始流行的,画的内容主要是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生活场景。
而汉代的壁画一般只在两处而作,一处是大型建筑,比如宫殿或者庙宇,另一处就是墓室。
比如之前看到的海昏侯墓,就有壁画。
一般的寺庙壁画所画的无非就是宗教故事。
马致远也是照着这个方向去思考的,但他越看越觉得不太对劲。
仔细观察了十几分钟,马致远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
“小楚,”马致远说道,“你们这儿的壁画,好像不是故事,没有叙事啊。”
楚孑忙问:“那这到底是什么呢?”
马致远答:“我看着,这好多壁画里都是同一个主人公,像是个人志啊。”
第157章
楚孑和秦铎一脸懵:“什么?”
马致远又细细看了一会儿:“当然了, 我还不太确定,咱们得拿出点科学仪器加以验证。”
说着,他就从包里掏出了一个看上去像是小型DV机的东西。
他用三脚架把这个机器假设好, 然后把它连接到了电脑上,一边操作一边解释:“这是个便携式的高光谱成像仪。”
这引起了楚孑的好奇:“这么小吗?”
虽然他才离开考古界一年, 但他也没想到这些设备他竟然也都没见过了。
“传统的成像仪是线扫描系统或者说是推扫系统, ”马致远做了一个向前推的手势, “就是要把高光谱仪器进行前后移动, 或者前后移动文物——大部分时间是需要移动文物的, 你们也知道, 因为移动设备会导致成像仪成像的不稳定,毕竟这是高精度的设备。”
“但是这样就会多好多个硬件设备,比如推拉摇移的工作台,比如不同的灯光,比如轨道, 等等……在面对空间比较小的考古现场,或者是考古人员比较紧张的场合, 就十分不方便了。”
“更何况, 在进行特种扫描的时候, 扫描速度或转换率与系统的曝光和增益参数密切相关,而这个计算大部分都要有操作人员来计算。”
这个楚孑也有所耳闻。
随着考古的进步,在很多时候已经要把线下的考古工作转换为线上了,也就是数字化考古和高科技考古,而这第一步就是要把文物扫描进数字设备中,也就是高光谱成像的技术。
这个设备虽然楚孑用的不多, 但是在壁画研究的领域则是常客,因为壁画不可移动, 线下空间通常又很小,所以将壁画转化为数字化就成了刚需。
马致远继续道:“这个是最新款的Surface Octopus,内置了精密的扫描系统,既不需要移动设备或者文物,也不需要操作人员进行人工计算了。”
“而且它的光谱范围在400-1000纳米,还可以调整成900-1700纳米,算是非常了不起的范围了,分辨率还达到了相当惊人的2.77纳米!”
马致远说着都很兴奋,楚孑虽然不太了解这些具体的参数意味着什么,但看到马致远的神情,也知道这是很了不起的事儿。
而且这款光谱扫描仪的方便是有目共睹的,马致远架设好了设备、链接到了手提电脑上,又放置了灯架,整套布置就算完成了,前后也就花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
扫描仪在工作的同时,马致远还在感叹:“多亏楚孑,要不是你当初和那个橙子battle,后来又一直做科普账号,咱们学校的考古学也不会受到这么强的关注,就也不会有爱心企业捐赠这些设备了!”
楚孑听着虽然也开心,但不免觉得有些羞愧。
其实他最近因为太忙,又有好多关于茶文化的知识要学,已经从周更改成月更了,那些粉丝们都是一片哀嚎,他也觉得对不起他们,可实在是分身乏术。
看来要尽快解决这件事,继续做账号才行。
不是为了名气,而是为了能有一个继续科普的平台。
楚孑忽然又想到,做做关于茶文化的知识也不是不行。
毕竟茶文化和历史也息息相关。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马致远这边操作着,很快就把三面墙上的壁画都扫描进了电脑里。
楚孑本以为他会打开图像细细查看,但没想到他直接把结果上传到了一个什么“云”中。
“这是一个AI分析系统,”马致远一脸得意,“是我们和燕京大学联合开发的,这个AI已经学习了目前人类已知的所有壁画,尤其是我们华国的壁画,它不仅可以帮忙分析壁画的年代、技法,还能根据已有的图像内容去填补那些被污染或者剥脱的内容。”
秦铎竖起大拇指:“这么牛掰!”
楚孑也感叹:“真是科技拯救世界啊!”
他只是一直在听说最近AI发展的很快,但没想到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以往,修复文物中最难的一直都是壁画、唐卡这类艺术作品,现在有了这种AI技术的加持,也许就能让修复师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
“这也得感谢这么多人对考古产生兴趣了,所以才会有顶尖大学的顶尖实验室和我们合作开发这样的产品。而且,最好的是,这个AI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所有的数据都是原创的,没有借鉴国外的技术,”马致远说道,“所有的云也都在我国本土,这就可以保证数据不会外流。”
楚孑听完点点头。
还真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我国在这方面吃过太多亏了。
“这个AI的名字,是艾院长起的,”马致远说的时候甚至有些动情,“它的名字是‘圆’,AI圆,既是圆满的圆,完整的意思,也是团圆的圆,期待那些还流落在海外的文物回家团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