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都想到我的工地打工(151)
温主事看着周老二期盼的眼神,点了点头。平安县当然有,腊肉香肠是这边的特色,他娘子在酒楼尝过后也很是喜欢,这次还买了许多带回去。
周老二见温主事点头,立马就开心起来,也不介意对方话少,又开始对着他感叹起来。
“这平安村人的日子可真是好过啊,那天的宴席,就算放在西京,也算是很有牌面的人家了,温大人你说是不是?”
温主事继续点点头,表示赞同。
虽然这两人严格来说,都没有吃过西京的宴席,毕竟一个之前在地方上勤勤恳恳当地方官,一个在认认真真读书背书。
不过这话是他们的同僚当时在宴席上感叹的,还不止一个人这样感叹,这两人便真的以为大头家的席面,比之西京的还要不错。
毕竟一桌子十二个菜,有九个菜都是肉,主食也是精米和白面馒头,在他们这两个算是穷苦出身的人看来,这规格别说是西京,就算是整个大周,也是难得了。
这些年因着良种和化肥的出现,大周人都不愁粮食,但真要说顿顿□□米白面,对大多数大周人来说,还是一种奢望,玉米红薯终究是粗粮,只能饱腹,但真要说好吃,那肯定是=是比不上大米饭和白面馒头的,所以这两样粮食的价格现在还是市面上最贵的。
这年头,谁家要是能顿顿吃上精米白面,那可就是村里有名的富户了,更别说用这样的好东西来招待吃席的人。
所以其实温主事和周老二两人想的也没错,前些年里,特别是巫娘娘出现之前,就算是西京的重臣,家里办喜事,能像前几天的平安村人这样,用精米白面招待客人的很是少见。
不是他们做不到,而是不敢,那时候全大周都穷,时不时就有地方传来哪里又干旱了,哪里又发洪水了,百姓经常没得吃或吃不饱。
这时候作为朝中大臣,皇帝正为治下百姓吃不上粮苦恼呢,当属下的若是还敢用精米白面来办宴席,怕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弃活太久了,除非是想不开,就等着他们陛下去劫富济贫呢。
因而前些年在西京,这些官员去同僚家里面吃席,是少有能吃到精米白面的,官位再高,钱再多,那也不敢办,白面白米里必须要掺点粗粮才能端上桌,毕竟低调才能保命啊。
不过除了主食,宴席上肉菜倒是都不缺,皇帝会眼红你的粮,但是不会眼红你的肉,毕竟是办席,除了实在太穷的,谁家席上没有几个肉菜呢,要真是一个肉菜都没有,那办席的人家还要不要面子了,同朝为官,谁不知道互相的根底,装过头了也是会被大家暗地里鄙视的。
只是这种情况在巫娘娘出现后改变了。
巫娘娘出现后,大周百姓不用愁没有粮食吃,日子越过越好不说,有不少人更是因着异界的原因,都大富特富起来,只要是去过异界的朝臣,哪个家里没有开个厂子,或是酒楼,或是其他不可说的产业,甚至那异界的东西,只要有心,随便带一些回来转卖,也够他们有些人一辈子不愁吃喝了。
什么,不准朝廷官员经商,他们没有啊,可不能污蔑他们,那些经商的人不过是他们家里的远房亲戚而已,可不关他们本人的事。
钱包鼓了,大周的粮食问题也解决了,皇帝的心思也不在盯着手下人的东西上了,有的人心思就飘了起来。
虽然因着前些年的苦日子,大家也不敢太过高调,只是那席面上的十二个菜先是变成了十三个,之后到十六个,最后有那阔绰的,直接摆到了二十四个,猪肉羊肉,鱼翅燕窝,山上跑的,海里游的,天上飞的,那是应有尽有,这道菜还没吃上呢,下道菜又来了,结果就是摆了满满一桌子,能剩下一大半。
毕竟一桌就坐那么些人,就算再能吃,那么多东西,一样两口,也就饱了,剩下的可不就只能干瞪眼看着,总不能连吃带拿,吃不完还想兜着回家吧,虽然有的人确实有这个想法,毕竟这么多吃的,就这样倒掉很是可惜,但能来参加这种宴席的人,都是要脸的人,也就是在心里想想,还是不敢真的就让人给打包带走。
不过主食嘛,嘿,还是杂粮饭,杂粮馒头,都知道的,要低调嘛。
所以严格说来,大头家的席面,和西京城里前两年的宴席比起来,除了主食,那真是大巫见小巫,是在普通过的了,毕竟他家的桌子上连个鱼翅都没有。
至于他们那天为什么会听到同僚感慨,大头家的席面堪比西京呢,还是因为他们的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