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富家女离婚记(13)
裴央在 Y 大念大一时,靳校是 Y 大数学系的博士研究生,也是她多元微积分课的助教。
二人没有过多交集,裴央在这位学长这里只是混了个脸熟。大一下半学期时,裴央因为个人原因落下两个月的课,靳校大致清楚她的个人情况,很通融地帮她同教授沟通、安排她补习和补考。
“你还是很讲礼貌。”靳校笑着应道:“其实不用这么客气。”大约是出于客套,他又程式化地问一句:“没想到在这儿碰到。来纽约出差?还是调回来工作?”
裴央一时语塞,他给的这两个选项,她都够不上。
裴央上一次见靳校,是她毕业时。那会儿她拿着纽约伯曼的应届生 Offer 向靳校报喜,脸上洋溢着那个年纪独有的对世事的桀骜和对未来的憧憬。
“你会做得很好。”靳校当时那般认可她。
毕业后的一年,裴央的确做得不错——业务能力强、和同事相处融洽、在领导那里露脸颇多。而这一切和她是裴长宇的女儿都没什么关系,因为裴央的低调,连她的直系上司不怎么了解她的个人背景。
唯一的特殊化,就是圣诞晚会时,她的大大大老板(也就是资产管理部主管)会手握香槟,将她拉到一侧,低声询问她在工作中,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
仅此而已。
但和所有职场菜鸟一样,过了蜜月期后,裴央认为金融民工的劳动内容重复且冗余,浮躁地坚信格子间里的生活抹杀了她对于职业的激情。于是裴央立刻申请了 MBA,天真地认为自己那不到一年的浅薄的名企工作经验和两年名校工商管理硕士学历能为她带来什么质的飞跃。
而那时候的沈亦,过着斯巴达一般的生活——六点半起床看新闻和研报、七点健身、八点半进公司、七点半下班。晚上不是在陪裴央打游戏,就是在看行研、读报表、学理论、独自打游戏。
“你的生活很无趣。”裴央偶尔揶揄他:“你像个机器人,哦不对,应该说是个镇流器,不管输入是什么,输出结果都是一样的。不像我,我觉得每天都有一百件事儿想要做,可我又一件都懒得做。”
在裴央看来她出的简直是道送分题,沈亦明明可以接一句“你才是我生命里唯一的变量”,或者“所以我才会一直爱你啊”之类的甜言蜜语,可他只会冷不丁地来一句老气横秋的嘱咐:“你书读得太少了,年少轻狂。你可以去看一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让你沉淀下来。”
那会儿沈亦见裴央锣鼓喧天地开始搞申请,这么建议她:“我觉得现在读 MBA,稍微早了点。这两年的硕士项目既是对于过去工作经历的总结,也是转换职业道路的契机。在我看来,你两者都用不着,因为你既没有经验,也看不准契机。”
但裴央没听他的,依旧申请了全美最顶尖几所的 MBA,并且被东岸的一所录取了。
入学之后,她才意识到沈亦的建议多半是靠谱的。琳琅满目的投行、基金、管理咨询、互联网企业校招令裴央目不暇接,而她像是个迷失在丛林里的人,全然不知道自己该往哪儿走。
她读研二时,沈亦向她求了婚。彼时她二十四,沈亦二十六。
那会儿,大概是因为大脑被一种浪漫主义的调调席卷而过,裴央觉得自己奔放的灵魂不该被黑色金属和银色挡边装扮的写字楼所束缚,加上她在校期间也一直兼职做模特,也算个光鲜亮丽的事儿,于是她毫不犹豫地逃离了金融这一行。
所以如今靳校问起她是来这儿出差还是调派,她只能勉强笑笑,回答:“来纽约处理点个人的事儿。我没在工作了。”
她本以为靳校定是在心里对她暗自鄙夷,谁知他听罢,思考一刻,然后清了清嗓子,竟也显得稍稍局促地坦白道:“其实前两天在地铁上,我看到你和你朋友一起。你们聊的,我多少听到一些。所以我刚才算是明知故问。抱歉。”
靳校也不知为何就把前两日的事儿说了出来,可能是因为裴央头微微低着,看着略微拘谨,他想活跃活跃气氛。不过这似是令二人之间愈发难堪了几分。
裴央的耳边像是被铜钹“哐”地敲了一声,哪天?哪个朋友?
她越回忆越是绝望,心里拔凉拔凉的,还能是哪个朋友?
脑海里臧应红中气十足地声音冒出来。
“拉倒吧!离婚是沈亦拍的板,你安排律师见的面。你顶多算是个秘书……”
“就说你挤破脑袋为了当个三线小模特,减肥减得愣是把自己憋出了厌食症,一边暴食一边催吐,好好一个孩子,被你自己活生生吐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