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衍生同人]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22)

作者:撑伞躲猫猫

【所谓“二红饭”,其实是苏轼苦中作乐的叫法。这二红饭的原料是大麦和红小豆,大麦粗糙难以下咽,一般的人家是不会吃这种东西的。但苏家吃光了精细的粳米,便拿大麦来下饭。苏轼不进不觉得苦,还写文调侃“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此处也能看到苏家家风和睦,不止家主旷达乐观,孩子们也能吃着粗粮开玩笑说在嚼虱子。】

【当然,除了吃一些粗粮,苏轼也会在黄州周围挖野菜吃。苏轼这个时候又自创了一道著名的素菜“东坡羹”,其实就是有什么往锅里扔什么,如果有野菜就把各种菜混合着米生姜煮一锅,如果没有菜放入茄子瓜果也未尝不可,总之经东坡之手,没有不能成为美食的东西。】

天幕外的苏洵这时候看明白了,什么二红饭、东坡羹,说来说去,自家大儿子这是吃不起饭了啊!

只是还未等他为这个事实感到心伤,天幕中的女子又为他降下一句惊雷。

【苏轼是个四川人,可自从母亲父亲先后去世后,他就再也没回去过。当年他才刚中进士就接到了母亲程夫人去世的消息,也不知道在黄州吃粗粮食野菜的时候,会不会怀念母亲当年做的家乡菜。】

明意本来是随口感慨一句,没想到却给天幕外的苏家父子三人惊的心神大乱。

什么叫做苏轼刚中进士母亲就去世了?那按照时间来算,母亲逝世的时间岂不是就在最近?

“回眉州!回家!”苏洵扶着桌角的手都在颤抖,妻子一向康健,把家里家外操持的井井有条,他带着两个儿子来寻功名,前几天还打算着把老妻一起接来京城享福,哪里料到过妻子会忽然病逝!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自幼跟在母亲身边读书,对母亲的感情已经不需要去形容。此刻听神迹说母亲不日将要离世,一边收拾行装一边红了眼眶。

但愿来得及,但愿母亲会等等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

1.“二红饭”出自《东坡志林》,写于元丰四年(1081)。

2.程夫人逝世时间来自百度百科

好消息:我又查到了苏轼好多搞笑黑历史

坏消息:我还要很久才能写到

害,人类什么时候发明脑机接口,可以用意念打字....

第13章 黄州(六)

北宋,苏家父子带着妻儿一路星火急奔、换马乘船往眉州老家赶,千年外,明意的直播间收益和粉丝数都在节节攀升。

【我们上次说到苏轼已经逐渐适应了在黄州的生活,开辟了东坡。苏轼本人是非常喜欢东坡这块地的,所以又在东坡修建了一座小厅堂,在墙壁上画满了雪,因为是在大雪这个节气建成的,故而起名为“东坡雪堂”。】

画面中的雪堂只有苏轼一个人,他大喇喇地在铺着草席子的榻上躺下,环顾四周墙壁上画的“雪”,开始思考人生。

【这个时候的苏轼其实内心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政治生涯已经走到这种近乎绝境的地步了,他真的想效仿庄子思想,直接归隐做个逍遥散人,从此不问世事;可现实是他现在算半个戴罪之身,朝廷不允许他踏出黄州半步,话说回来,还是个少年时,苏轼崇拜的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即便现在在黄州种地,苏轼眼见也是民生,自小读的圣贤书不允许他做个事不关己的人。】

北宋的文人们听到此处,有不少赞同者,范文正公遗风千古,自小在儒学思想下读书生活的他们从骨子里是难以和这个社会剥离开的。

天幕上的苏轼显然很纠结,翘着的二郎腿换来换去。

“我用雪来洗涤内心,我用佛家禅意来疗愈不平,可现实的功名利禄总是来烦扰我,算了不想了,怎么舒服怎么来!既不是佛家散人,也不是被名利束缚的人,我就是过好当下日子的人!”

想通了的苏轼一股脑从床上起来,拿起笔墨刷刷开始写信:

“子由,老兄我建了一座雪堂,以后有机会带着侄儿侄女们来玩儿!”

“季常啊,雪堂建好了,还缺点好酒好菜,你懂我意思吧?”

“鲁直,我在东坡建了个雪堂,虽然是茅草糊的顶,但我觉得足够气派,速来速来!”

【苏轼的朋友们自然也是十分给力的,有人带着美酒佳肴来,有人带着好书典籍来,也有人扛着梅花树和茶树让老苏栽在雪堂周围,于是这间简陋的小房间就变成了苏轼和朋友聚会的书房。】

【123:有点《陋室铭》的意思了。】

【丐帮帮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的不错,苏轼在这间小房子里每天读书写字画画,值得一提的是,书法宋四家里面的黄庭坚、米芾都是苏轼带出来的学生,米芾也是在这座小茅屋里面被苏轼指导行书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