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高俅后我手拿权臣剧本+番外(62)
高俅摆足了架子:“晁府事脾气好,本官却不同,这诺大的大名府想找一些能人异士还是很容易的,这批不听话,杀了换下一批就是。”
这话听的在场之人通通一哆嗦,恰巧高俅手下的禁军还配合的震了一下手中的长枪。
众小吏更加胆寒,他们怎么会不知道这位的手段呢,血洗阳谷县一事连他们这里都有所耳闻,这下他们可真是惹了活阎王了。
高俅唱足了白脸后又看向晁盖:“晁府事,你御下不严,该当何罪?”
“请太尉责罚。”
高俅沉默了几瞬,整个府衙连呼吸声都忽略不计。
“本官此次来是为宋江一事,晁盖,若半月之后这里还是这样,本官就亲自出手整治了。”
高俅语毕后带着吴用他们离开,但却留下了一小队禁军。
其实晁盖的能力是足够的,他刚来时就通读了大名府的各种内务,奈何威信不够,谁也不听他的。所以高俅此次来是给他撑场子的,换句话说,他就是在明晃晃的告诉众人,晁盖是他高俅的人,若谁敢不给他面子,他少不了要请他喝茶。
至于其他的就要看晁盖自己的了,若这样了他都不能让人服众,那他这个知府也别干了。
“学究,你去给晁盖提个醒,不用为了为官特意收敛,有时候匪气还是挺好用的。”
吴用笑着点头:“我想晁府事这下应该明白了。”
“没想到晁保正也是个榆木脑袋,当初劫生辰纲的勇气去哪了 ”
“太尉,今时不同往日,他毕竟还要顾着您的名声。”
说到这高俅笑了一声,他看向燕青:“小乙,你可听过我的名声。”
燕青本来高兴的看戏呢,高俅这一问倒是把他问懵了:“这……”
“照实说就是,本官定不怪你。”
燕青噎了一下:“太尉,百姓都道您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好官,只不过也有一些墨客说您是挟势弄权的奸臣,还有一些小吏说您行事过于残暴……”
高俅听了这话并未不高兴:“嗯,他们说的也没错。走,挟势弄权去。”
“嗯,嗯?”
燕青稀里糊涂的跟上前去,他还以为太尉会问在他眼里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呢。燕青已经想好了答案,他觉得高俅是个很复杂的人,但他一定是个好人!
高俅当然不在意那些书生官吏对他的评价,特殊时期行特殊方法,若是按部就班的整顿官场,那等金兵攻到墙下都结束不了,恢复体系的事等和平了再说。
高俅的午食是在酒楼解决的,他说的挟势弄权也不是玩笑话。
这是高俅来到大名府的第二个目的,宋江任同知后掌管粮食事宜,结果就发现了不少弊端。
北宋同样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阻挡不了商业的繁荣发展。早些年,粮、茶、盐等重要商品是牢牢把握在官府手里的,这些年不少商户通过交引也可正大光明的贩卖,但仍不少押送物资的小吏偷换官粮以次充好,总之,私下交易源源不断。
宋江就是想整顿这种现象但受阻严重,因为这侵犯了那些富商的利益。
汴京城的商户在天子脚下,又有不少朝廷官员压着,所以不敢做的太过,但其他地方就不同了。
先不说粮盐是必需品,单论茶叶这一项,一个钢镚大小的茶饼就要一千文,建茶精品一饼就要四十贯,在大宋都供不应求的东西,辽夏更是趋之若鹜,其中的暗箱操作可想而知。
高俅不敢直接动其根本,但的计划却能提上日程了。
其实隋唐时期,行的概念已经形成,时至今日,各个商户间来往已是常事,其中为首的那个被称之为行首,这大名府的行首正是卢俊义。
包间内,以卢俊义为首的十几个大商户互相大眼瞪着小眼,原因无他,所谓士农工商,他们商人的地位低贱惯了,但官至太尉的高俅竟以官府的名义让他们建立正规的商会,这事怎么想都不对劲。
“水泥路修好之后各府间的流通速度会变快,虽然商品售价受到限制,但交引之事各位就无需为难了,且到时货物可直接交由各位,其间可少不少麻烦。”
一时间,在场所有商户心思攒动,不少人认为可行。第一,他们都是大商户,货物本就不敢售价太离谱。第二,商户间交流本就平常,太尉提出的商会不过是换个形式罢了。
更何况太尉言明会解决交引的问题,这可比他们费尽心思去弄方便多了。
当然,也有不赞成的,比如林学海。他自己卖东西卖的好好的,为什么平白无故要加入这个所谓的商会,而且还有如此多的规矩。要他什么事都和会长商量他可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