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卧底被迫成为大导演+番外(84)

作者:铁马倦倦

而吴宫和王逸歌都是电影学院科班出身,听说还是师兄弟的关系,保他进来也并不出奇。

周融这句“老鸟计划”说得很大声,周围不少人都侧目看向他们,连王逸歌和吴宫也是。

二人看到在他身边站着的乔翼桥后,也都不自觉皱了皱眉。

“反正不管你能不能真成导演吧,我劝你别做王逸歌那样的导演。”周融说道。

乔翼桥不解:“为什么?”

王逸歌在行业内受认可的程度其实比周融高了不少。

他深耕警匪、动作和犯罪类型,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部产出,票房也不俗。

是行业内挺有基本盘的导演。

周融只是抱着手臂,十分不忿道:“几十年,翻来覆去拍的都是同一部电影。带出来的徒弟和学生,拍的也是同一部电影,这叫搞电影吗?开工厂还差不多。”

但他又看向乔翼桥,随口一句:“不过你要是选了他,就当我没说过这句话。”

开幕仪式很快开始,在主持人介绍完比赛情况之后,就到了大家的选人环节。

乔翼桥虽然内心很感谢周融,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进入王逸歌的班级。

他需要的是一个尽可能稳定能赚钱的途径。

王逸歌的票房号召力虽然不是最强的,但却是每年最稳定的,他想学的,就是这一套。

而乔翼桥本以为入围的五十五个人,会比较平均的选择五个班级,但没想到,选爱情和喜剧的竟然占了半数还多。

其实也不奇怪,因为这两个亘古不变,是最卖座的电影类型。

而选择王逸歌的,只有七个人,包括了吴宫和乔翼桥;

选周融的更惨,只有三位。

……

翌日,课程开始。

所谓的大师课,其实就是这次雏鸟计划中比较有名望的编剧、导演、制片人、演员、美术等业内大佬轮流上课。

大师课不限制名额,也不限制只有某个班的学生才能听自己“班主任”的课,只要是片子的主创都可以来参加,所以乔翼桥也不客气,把他的七人团队都带来了。

一节课乌央乌央百十号人,王逸歌的课程果然火爆。

而王逸歌上课也颇具大学老师的风范,只管自己讲述,绝不互动,也不提问,能学多少,全看学生们的自驱力。

平心而论,王逸歌讲的极好。

不愧是对商业类型片最具有把控能力的导演,先从故事讲起,深入浅出。

其实这世间所有的故事都万变不离其宗,有一个大致的模板。

所有的商业类型电影也离不开三幕式的结构,第一幕铺垫,第二幕发展,第三幕结尾。

而将故事塞入这三幕中,则有以时间为计数单位的十五个节拍。

第一幕要完成开场、主题呈现、铺垫、催化剂、争论、出发。

第二幕要完成B故事、游戏时间、伪胜利、反派逼近、一败涂地、灵魂暗夜。

第三幕要完成转机、结局和终场。

七天的课程里,王逸歌将十五个节拍掰开揉碎了细细讲述,将每一步导演的侧重点也都融入其中。

可以说,王逸歌的这一套,就是所有商业类型片的金科玉律。

结构是王逸歌认为商业片最重要的东西。

照着这种结构拍,哪怕不出彩,也决不会出什么大错。

乔翼桥只觉得受益匪浅。

这就是能赚钱的简易流程。

而周融的课,听者寥寥,与王逸歌的上课模式也大相径庭。

第一节课,周融讲的是诗歌,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诗歌进行分享和分析。

第二节课,周融带大家来到了草坪,和自然接近。

第三节课,地点则是来到了接头,每个人发了一部相机,随机拍摄……

七天的课程,每天上课的人数肉眼可见的减少,到了最后一节课,只剩下了乔翼桥他们七位。

因为没人能明白周融到底在教些什么。

乔翼桥却从其中咂摸出了一点滋味。

如果说王逸歌教的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结构,那么周融教的就是这个“万变”。

他主张打破常规,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长,用真情实感打动观众。

这是一条险路,可以说是周融本人也没摸到必胜的准则。

但他就像是《死亡诗社》中的基汀老师一样,希望带着大家释放自我,找到自己的路。

这和王逸歌所讲的几乎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乔翼桥难免将两位老师对比起来。

他忽然发现,虽然王逸歌的作品更多,每年都有,但要让他选其中的名场面,却有点选不出来。

反而是周融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几乎每个主角他都有印象,剧情虽然经常有离谱和跳脱之处,但反而正是这些桥段,让乔翼桥记忆深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