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卧底被迫成为大导演+番外(290)

作者:铁马倦倦

在正式拍摄开始之前,他们不需要担心任何别的事情,只要好好训练就可以了。

更为艰难的,则是负责画面的两大部门,美术和摄像。

美术部门在乔翼桥和夏龙龙的反复研究之下,进行了重新分组。

现在是以场次为单位,分成了八个大组。

之后每个大组又根据“傩”世界和现实世界分成了两个中组。

中组之下,才分成了服装、道具、造型、平面设计几个组别。

在这样的横向分组之外,所有服装、道具、造型和平面的垂直部门还有一位负责人,负责全部场景的服化道妆造统一。

根据当前的不完全统计,他们要制作一百五十多幅面具,二百多个普通道具和一百多个特殊道具。

每个道具都要经过:一,设计师设计;二,结构工程师和设计师共同参与结构开发;三,生产。

为此,乔翼桥还购买了最先进的CNC数控加工、3D打印和平面精雕的设备,力保真实。而在这每个环节里,还都需要专业的人员协助完成、

服装部门的任务也很艰巨,要制作上百套戏服和上百套常服,常服还

好说,可以购买,但是戏服则需要一针一线,根据傩戏导师的建议进行精细的缝纫。

据说服装组的人已经上网学习如何踩缝纫机了,他们现在只恨自己没在《高墙倒塌时》的监狱采风环节体验到这个技术。

为了这两百多套各涵隐喻的衣服,所有造型部门都在天天熬夜。

不过幸好,根据工业化流程,已经确定下来了每个群演要表演的是什么,他们就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量体裁衣”,省的之后修改。

美术组除了造型和道具之外,最难的就是平面设计部门。

通常情况下,电影团队里很少有平面设计部门,但在“傩”世界里,一切都是扭曲的,街上、房间、学校、家里出现的各种字体、贴图、商标图案,都是和现实世界中完全不同,且需要呼应与隐喻的。

甚至,小到一枚胸针、烟盒、名片、路边的广告牌、海报等等,都需要出自平面设计部门之手。

而美术组在彻夜开动的同时,显得摄影组似乎……有点闲。

摄影组的主要工作就是和乔翼桥开会。

他们最先确定下来的就是整个影片的视觉基调。

乔翼桥决定使用相当冒险的高反差、高饱和度的有色光效和特殊运动光效。

这不仅仅是他个人风格的延伸,也是最适合“傩”世界那种张狂诡谲的气质的效果。

颜色上则是大胆运用了大红大绿的反差。

在全球范围内,电影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调色其实一直都是前置到拍摄期的,但在国内,由于时间和成本,大部分电影项目都是把调色环节放到电影拍摄之后。

但作为一部重视觉呈现的影片,如果把调色工作都挤压到最后一刻,效果一定不好,所以乔翼桥才把这份工作前置了,也算是在和世界接轨。

在美术把景别都大致搭好之后,摄影师就已经进入了场景,配合灯光师进行了多次实拍,试验了多种不同的方案,确定每场戏,乃至每个镜头的色纸与数字化彩色滤镜。

而现实世界的戏份,乔翼桥其实一直没有太多的视觉想法,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实验中,才最终确定了以莫兰迪色彩为主色系,相对饱和度偏低、色彩偏灰调但依旧丰富的办法。

调整数字化彩色滤镜的过程非常痛苦调整,因为要根据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镜头,一点点进行微调,很可能红色多了点或者绿色多了点就差之千里。

这种痛苦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更多的是身体上的。

拍了几十个镜头之后,乔翼桥感觉自己已经近乎色盲了,他都看不出两个场景之间的差异了,不得不赶紧去现实世界逛逛街,看看正常的颜色是什么样才能缓解下来。

布光也是繁琐而细碎的过程。

在一个重视效的电影中,即使只是一个人物的特写,往往也需要十分复杂的光源才能搞定,软、硬两种质感,逆光、轮廓光,侧方向的主光、逆光,高光、过度光等等……

每一个光源都需要细心调配。

有时候,乔翼桥也会去当模特,被灯烤个三四个小时,觉得人都快中暑了。

总之,每一份工作都不好做。

而当前,他们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几乎无法解决和妥协的事。

关于电影拍摄时光学镜头的选择。

在虚拟拍摄中,他们早就进行了不同镜头的模拟实验,最终乔翼桥敲定,用Panavision公司的Auto-Panatar镜头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镜头中有半柱形镜片,可以产生不同的透视效果,而且进光柔和,甚至产生出了横纹眩光效果,以及特殊的光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