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租二代[九零]+番外(28)

作者:傅延年

学校距离最近的村民家就隔着窄窄的小路,学校里大喇叭的声音,吵闹嬉笑声,都影响了周边的村民。受到影响的人家就盼着学校能关张,有事没事就给过去找点麻烦,想把他们挤兑走。

村干部考虑得更全面些,认为青苗学校虽然有种种不如人意的问题,但有这个学校在,就能为路家河村稳定吸引租户过来。路边河村是距离西关村最近的城中村不假,但附近也有好几个村子,租金比路家河村要便宜很多,很多人也不是在西关村附近工作,都是冲着青苗学校来的。

这也是刘秀英和青苗学校那么不受待见,却一直在路家河村存在着的一个重要原因。

燕市师专在平昌县,从路家河村过去得倒三趟车,市内公交倒两次,再倒郊县线路,坐公交车绕路,最少得两三个小时。路圆满打车去,倒不是光图省事,这么大热的天,过去一趟出一身臭汗,啥形象也没了,人困马乏的,蔫头耷拉脑,还怎么跟人家谈事?

贵叔把前后坐的窗玻璃打开,流动的风从车窗两边吹来,形成对流,还挺凉快的。

师专的管理比其他学校要更严格些,不允许校外车辆进入,贵叔把车停在门口,问:“你们大概多长时间出来?”

路圆满:“怎么也得1个来小时,贵叔你要是在车里待烦了就在附近逛逛,等我们出来给你打手机。”

贵叔往四边看看,见树荫凉底下有坐着下象棋的,边上围了一群支招看热闹的,贵叔一瞧就乐了,说:“你们出来去那边找我。”

路圆满带着刘秀英在校门口做了登记,进了校园,就直奔办公楼而去。

燕市师范专科学院前身是民国国立京师师范学堂,建国后改名为燕市中等师范专科学校,八十年代末期中专升格大专,就更名成现在的名字。

学校升格却没有扩建,还是原有大小。学校面积很

袖珍,只有一条主路,教学区和生活区分布在主道的两边,沿着并不宽阔的主道走个七八分钟就到了办公楼。路圆满边走边往两边瞧,说:“我都快1年没过来了,这边一点变化都没有。”

开完亚运会这六七年,燕市不管是从空气质量、市政建设,城市绿化,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明明是熟悉的地方,隔几天不见也会有陌生之感,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市民们也常常感叹。

外面随时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只有师专这一隅十多年了一直维持着现在的模样,连办公楼的外墙都未曾翻新过,常青藤遮盖住了多半个楼体,一进去之后就阴凉凉的,非常舒服。

路圆满对着门口处的仪容镜整理了下头发,衣服,又监督着刘秀英把脸上汗擦干净,将站在褶皱上面,晕花的粉涂抹匀。

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在三楼,路圆满上学期间课外实习时、毕业分配时,都来过这里,还算熟悉。

她吩咐刘秀英在门口等,不要走远,同时敲开了招生就指导办黄主任的办公室。

屋里传来一声粗厚的男声,“进。”

路圆满提着手提袋笑盈盈地进来,轻声喊道:“黄主任。”

见坐在办公桌旁的人抬起头来看过来,又问道:“您还认识我吗?”

黄主任端详她几秒钟,站起来揉揉太阳穴,笑着说:“你是那个,那个……”

“主任,我叫路圆满。”也不用他冥思苦想了,路圆满直接自报家门。

“路圆满,对,路圆满同学!哪儿能不记得你?印象深刻啊,别的同学都争抢着往好学校跑,只有你不争不抢的,安排哪儿算哪儿!真是国家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儿搬!怎么样,你在小学还好吗?”

路圆满笑着将手提袋放到黄主任的办公桌上,“黄主任,没想到您还记得我,我真是太荣幸了!多亏老师们这么多年的教导,我挺好的。”

黄主任乐呵呵地让她到桌子侧面放着的椅子上,自己也坐到座位上,借着坐下的机会,眼神撇向了那个纸袋子。

路圆满笑着说:“想来看您,就带了点小礼物,不成敬意。”

黄主任已经瞄到里面装的是烟酒,笑容更真诚了些,客套着,“你这孩子,这么客气,我可不

能收,走的时候带回去。”

路圆满笑了两声,说道:“黄主任,其实我今天来事有事相求。”

黄主任用手指点点她,了然地说:“就猜到你是有事,说吧,是什么事儿。”

路圆满:“其实我是代表路家河村的青苗小学来的。”

她以几个孩子为例,讲了讲打工子弟学校对于打工家庭孩子们的意义,讲了讲青苗小学现在的困境。

“我记得我来咱们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就在对面那个操场上,校长给我们讲话,他说教育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受到良好教育的权利,有教无类。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享受的教育资源极其有限,他们跟燕市这些能上公立学校的孩子们相比,是天差地别的差距,青苗学校努力想缩短这种差距,他们做的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