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主的科技之路(317)

作者:星海灿若

也让南曼这个唯一一个暂时还什么「家」都算不上的年轻人,在几位后加入者心中增加了重量。

除了在场的叶结,在来这里之前甚至都没听说过南曼这个人,上级这句话其实就是为大家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位年轻人参加到今天如此重要的一个会议。

“前阵子,米国那边发了一颗新卫星,是民用的。”

机要秘书把刚到手的资料,非常自然地递给了大家,显然是把在场的人都被归入可信任的范围内。

“从他们公布的结果来看,的确用到了微波通信技术,而且还是尝试了成像技术,并且进行了全球电视直播。”

这是一个轰动世界的重大科技发现。

但对于此时的种花家来说,这件事影响并不是很大。

因为在种花家绝大多数人来说别说是国外的电视直播,就是电视机都是一个极其稀罕的新鲜事物,可能小城市的人甚至听都没听说过。

看着这份厚厚的分析资料,南曼心下有些起伏和感慨:“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卫星通信技术诞生了,我竟然在见证历史。”

“卫星是民用的?”南曼抓住了谈话中的重点。

“对,民用的。”

其中蕴含的信息太过庞大,一项尖端技术。如果没有成熟到一定地步,是不会拿到民间使用的。

可是距离第一次发射卫星成功,才过去了不到5年时间。

这种科研进步速度,实在是太恐怖了!

“所以卫星通信网络的可行性,已经能够被证实出来了。”

虽然他们还无法确认当时南曼说的那些可能性是否会成真,现在这颗卫星的成功已经为那种可能性大大增加了概率。

无论大家愿意与否,一个可怕的新时代即将降临。

第96章

◎二合一◎

“米国的航天发展速度, 这也太过快了。”

几位行业大佬看完文件后,心里都不约而同这么感叹着。

上级在这时开口了,问道:“叶结同志, 于何同志, 林深同志,你们都是去过米国的,你们觉得这航天业咱们能不能搞?”

问这话时,上级其实心里都有些发虚。毕竟家底子太薄了啊,不光是财力薄,人才储备也薄。

“人家能,我们自然也能!”

第一个开口的是叶结教授, 他其实一直在关注国外航天研究,就是上级不叫他过来,他也是要打申请过来的。

“对,大家都是人,有什么不能的?”

第二个开口的是林深, 他是早期出国留学的人, 就是他们这一代人把国外「科学」的种子带回来的, 现在听到国家想要搞尖端科研,哪能不表态全力支持?

至于何是搞数学的, 他算了一下概率,觉得此时就立项有些不切实际,种花家最顶端的一批科研人员现在都在忙活另外一个大项目, 顾不过来啊, 还有就是现有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不行。

“如果现在立项, 有些困难, 过阵子可能会更顺利,在最好等晶体管计算机研制出来。”

事实上,如果单纯靠人工算盘和现在的电子计算机,连武器项目在短时间内完成都很困难。

这些东西运算量太大了,本来他们人就不够用,还要抽出大量人员去人工验算,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非常人可以想象。

看南曼一直没说话,上级目光中带着鼓励道:“小同志也发表一下看法嘛,今天这个会议,就是让你们这些科学家畅所欲言的。”

其实以南曼的资历和成就,她是没资格参与到这场讨论会议的。

但通过上一次关于卫星通信的前景设想,已经证明她是有能力参与到这个话题的。

“我获得的航天研究知识都是很碎片化的信息。但老师们告诉我,其中涉及的基础原理无非就是力学、材料学、自动化几个大类延伸,并没有多么神秘,所以我也认为我们可以搞。”

米国和毛熊真正开始重视研究它们也不过十来年。

虽然他们发展速度很惊人,但那是因为有整体科研水平和工业制造保驾护航。

单就航天研究来说,种花家如果一直像现在一样,保持一个奋起直追的状态,追赶上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因为人类科技水平有上限,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前,大家都还有机会一较高下。

毕竟从工业革命发展阶段来看,几十年的差距并没有到不可逾越的程度。

上级听了这话,笑道:“看来咱们的科学家们都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今天在场的科研人员,其实算是种花家各阶段的科研代表。

七十来岁的林深,四五十岁的叶结、于何,二十岁的南曼,刚好集齐「老中青」三代科研人。

上一篇:玫瑰戒断 下一篇:我有种地金手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