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孕王妃(出版书)(25)
苏伯方连连点头,「臣附议。」
萧随英继续说,「于私,也是基于仁慈,谁不希望有伴,谁不希望有人知冷知热,让这些将士遗孀孤身撑起一个家,未免苛刻,每年虽然有二十两慰问银,但各位大人扪心自问,这银两真的可以支撑一家老小过一整年吗?只怕半年都过不上,那剩下的日子怎么办?吃米糠?还是等着邻里施舍?如果自愿守寡,本王打从心里敬佩,也觉得该多予慰问银,但如果想要找个知心人过日子,那也不能说错了,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没必要为了彰显自己的高风亮节而苛待别人。」
以吴少卿跟赵大都护为首的保守派都噎住了,虽然觉得女人就该守节,但又找不出道理来反驳萧随英——于公于私,遗孀再嫁都只有好处。
皇帝见儿子镇住了这些吵闹的大臣,严肃的脸露出一丝笑意,「好了,此事就照敬王的意思办,既然是由敬王提出来的办法,就由敬王跟宗国强去办吧。」
户部尚书宗国强连忙拱手,「臣领旨。」
解决了一件事情,皇帝的心情显得更好了,「那加税之事,可都商讨好了?」
萧随英道:「已经有了初步结论。」
然后便把昨天公孙茉告诉他的所得税道理讲出来——赚得多的人缴税比例高,赚得少的人缴税比例低,而不再以士农工商分税。
一向很难讨好的许太尉也连连点头,「敬王此法甚妙,而且极为公平,有些虽然是商人但赚得少,有些虽然是农人但赚得多,以职业来分的确有缺失,『所得税』望文生义,甚妙,甚妙。」
萧随英道:「父皇,儿子另外有个建议。」
「哦,说吧。」
「是。」昨天晚上他深思所得税,又想起了一些补充的条例,能让所得税法更完整,「我们除了要扣税,也要补助穷人——年收二十两以下,已经生活得很艰辛,所以不缴税,如果年收只有五两的极度贫户,给予每年五两到十两的补助银,让他们能活下去。」
东瑞没有补助先例,萧随英这意见一出,众臣议论纷纷。
「补助银,那得多大一笔啊,刚刚省下来的五百万两搞不好还不够。」
「不过调整税收后,根据户部估算,我们的年税收可望达到一亿,拿来支付穷人的补助银应该是没问题的。」
「敬王这法子挺好的,不然有些人家实在穷困得可怜,一年十两银子虽然没多少,好歹让他们每天能喝上两碗粥。」
皇帝的眉头皱了又松,「可算过需要多少银子?」
「如果按照我东瑞户部计算,有八万户极贫,每年得费八十万两,但也不是一直给下去,如果家里有身体强健者,官府要帮忙找活计,补助是补助弱小,残废,孤儿寡母,膝下无儿的老者,可不是补助一些好吃懒做的汉子。」
长年茹素的礼部尚书廖大人大喜,「臣附议,敬王此法甚妙,我东瑞国已经是强国,但每年还是有饿死的人,臣于心不忍,今日为这些穷人求皇上恩准。」
皇帝露出微笑,「太子怎么看?」
太子虽然没有萧随英聪慧,但也不是白白在宫中长大,眼色自然有,父皇明明高兴了,此刻就得附和,「儿臣赞同随英意见,遗孀再嫁,所得税,穷人补助,天下只会称赞父王仁德。」
然后再提的又是江南治水之事。
江南水患已经不容忽视,朝廷也知道该派人治水,但这上千万两银子,却不能随便托付,想抽油水的官儿皇帝不够信任,皇帝信任的又没有治水方面的经验,毕竟能力跟忠心不是成正比。
照说太子最有资格,但太子却是左躲右闪——治水得下江南几年,等几年后回朝,朝廷势力已经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萧随英愿意倒是愿意,但是他愿意,皇后不愿意——皇后偏宠这小儿子,不忍心他去做这辛苦活。
说了一个多时辰,也没能说出具体的方法,只能将江南治水的问题搁着,先解决军人遗孀再婚,以及所得税问题。
是日早朝散后,皇帝传了几个心腹臣子入御书房,讨论今日议题的种种细节,提大纲固然困难,但提大纲后的小细节也不容忽视,一个不注意,可能就会造成政策矛盾,直说了几天,这才终于定下来,由高庆十六年的状元负责书写成行事纲领。
立秋日,新法颁布,来春实施。
百姓对于多缴税虽然有点不满,但看到富户缴更多,突然又平衡了,而且通知上明明白白,是为了国家安全,要增加军备预算,东瑞的邻国太多,海盗也不少,想过和平日子,这点代价还是愿意付出的。
穷人知道自己可以得到补助,都是山呼万岁。至于想再嫁的军人遗孀,跟娶不到妻子的汉子,都开始期待官府的媒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