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昏君社死(384)
【双方历经鏖战,互有杀伤。】
【当后金大军退去,“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的袁崇焕昂首挺胸再度入城,迎接他的却是北京城里的怨谤纷纷、谣言四起。】
【耗费数百万两白银的关宁防线却丝毫不起作用,让敌军轻而易举奔袭北京。经历了一场兵灾的满城官民对袁崇焕充满怨言,不少人都说他“纵敌拥兵”,更有人诬陷“引敌胁和”,打算签订城下之盟。传言纷纷,三人成虎,崇祯皇帝竟不能决。】
【后金趁机设下反间计,称其与袁崇焕之间早有密约,又故意让明廷得知这份密约,犹豫不定的崇祯皇帝顿时深信不疑。】
【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磔于市,兄弟妻子均流放三千里,全家亦被抄没。】
【一代名将袁崇焕就此魂归地府!】
【陕西三边总督杨鹤亦不得善终。】
【“剿抚并用,以抚为主”的策略,关键是得有足够的钱粮用以安置百姓。可大明早已国库空虚,崇祯皇帝朱由俭好不容易凑出十万两,亦是杯水车薪。最终,所救百姓不及十分之一,不少起义军都在接受招安之后复而为盗。兼之某些官员竟然在诱降义军后杀降冒功,以至于大明朝廷的信用彻底破产,而杨鹤的策略也成了一纸空谈。】
【崇祯四年五月,大明天子朱由检一改从前的招抚策略,决心剿灭起义军,并将失败的锅全部甩给杨鹤,将之先革职后流放。】
“唉……”
有识之士再也忍不住发出长叹。
“这崇祯皇帝,空有尧舜之志,却无尧舜之能,更是没有半分尧舜的心胸!”
“大敌当前,岂能妄杀大将?”
“眼高手低,志大才疏,说的就是他了。”
汉高祖刘邦箕踞而坐,指指点点起来。
“年轻人就是冲动啊!若是乃公,便是这个袁崇焕有再多毛病都不打紧,只要他能打,便该重用……女真大军还在虎视眈眈,那皇太极倒也不是简单人物,袁崇焕杀了容易,又找谁来为朝廷抗敌?”
崇祯皇帝这一系列操作可真是太秀了。秀得朱元璋朱棣父子都不约而同破口大骂。
兔死狗烹,兔子还没死呢猎狗先烹了。区区一则反间计就中招了,大明还有救吗?
而甩锅给杨鹤更是离谱,当初杨鹤的策略可是崇祯皇帝亲口同意的——失败了就全怪大臣,以后还有哪个大臣敢向他献策?
这一刻,他们对朱由检彻底死心了。
【至此,针对大明内忧外患的计划全部宣告破产。袁崇焕凌迟而死,杨鹤流放而终。关外后金发展蒸蒸日上,威胁与日俱增。关内起义军的队伍亦是日益壮大。】
【在新任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的疯狂追剿之下,大量起义军被迫将重心转向山西。各路起义军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涯。有败亡者,有壮大者,声名最盛者十六家。其中,一员年轻将领崭露头角,其名李自成。】
【——他是大明江山的掘墓人!】
第138章 匹夫之怒
崇祯十七年。
崇祯皇帝穿着打满补丁的皇袍,颓然坐在龙椅上,与一群大臣面面相觑:“李自成兵临城下,诸位卿家可有退敌之策?”
谁知话音刚落,水镜亮起。
大幕拉开,一曲明末挽歌轻轻回荡。
崇祯皇帝的心顿时沉到了谷底。
随着仙人历数历代先帝,他心中又升起微弱的希望:万一呢,万一呢?万一我也像祖父、父兄一样,只是盘点中的过度呢?
直到仙人一锤定音:
【——他是大明江山的掘墓人!】
这句话像是一记重锤在他耳边反复回荡,崇祯皇帝朱由检顾不得理会群臣的反应,只是呆呆坐着,目光一动不动望着水镜。
“北京城,果然守不住吗?”
“我大明……这就要亡了?”
“朕、朕竟然是亡国之君!!!”
“噗——”
他一口血喷出,向后倒去。
心思各异的朝堂上顿时乱作一团。
与此同时,水镜中已列出明末的一系列天灾,令历朝历代平行时空瞠目结舌。
“如此多的天灾,莫非天命已失?”
尽管已经开始普及科学,但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犹存,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如此。
还好仙人及时给出了解释——
【明朝末年,恰好撞上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病入膏肓的朝廷却未能承担起救济社会的应有责任,任由天下百姓在层出不穷的天灾中家破人亡、饥困而死。非但如此,大明朝廷更是加征“三饷”,几乎榨干了穷苦百姓的骨髓;再加上供养皇室宗亲的巨额“养猪费”、官吏士绅巧立名目的兼并与搜刮……饱受天灾折磨的百姓在苟延残喘之余,竟然还要面对这重重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