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昏君社死(280)

作者:明夜泊霜

——或许他们没办法建立完美的制度让大唐延续万世,但至少能在提前得知天机的情况下规避未来的隐患,让未来的大唐盛世不至于像天机中那样昙花一现,让安史之乱那样的浩劫再也没有爆发的土壤!

被李世民召集而来的群臣都充满了干劲。他们并不觉得陛下杞人忧天。

尽管如今的大唐欣欣向荣,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当下的制度同样适合当下的时代,并没有任何问题。按照道理来说,时移世变,未来的大唐天子和群臣应该根据时代来调整国策,做出最适合时代发展的决定,但谁让这群子孙后代不争气呢?

——身为先辈的他们只好勉为其难,在窥探到未来走向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为这群不争气的子孙多多留下一些底牌了。

针对天机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隐患,他们群策群力构思解决办法。如此即便他们去世,将来的大唐真的爆发了那些隐患,他们提前留下的答案便有了用武之地——当然了,要是他们的努力让大唐走向崭新的道路,原本的隐患不再爆发就更好了。

此外就是尽全力建设大唐——倘若大唐在他们手中发展得比原本历史更加强大,那么就算子孙败家,也够子孙挥霍很久吧?

连续几天的朝会开下来,大唐君臣统一了思想,国家机器全力开动起来,沿着消除隐患、多留底牌、建设大唐的方向前进。

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烧着蓬勃的希望。

——未来的大唐,将会是怎样的呢?他们为之期待着。

每一个时代都不缺乏聪明人,尤其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层,聪明人从来不少。贞观年间的君臣能够想到提前消灭隐患、为后人多留底牌、发展壮大大唐,唐高宗李治自然也能想到,同样召集群臣行动起来。

而平行时空的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及其追随者已经下狱待死,另一位罪魁祸首李隆基在天下民意的逼迫之下不得不下了罪己诏,择日退位让贤。

倘若只是百姓怨恨,他还能在皇位上苟住。可如今,却是全天下都在逼他退位。未来的安史之乱波及者何止平民百姓?

只说李隆基弃长安而逃,留在长安来不及逃跑的官吏得见未来之景岂能不怨?再加上马嵬之变,参与到兵变中的将士岂能不怕皇帝算账?更何况后来李亨上位,父子斗法,站在新帝那边的人必然是大多数,而且大多数人又岂能接受如今的李隆基继续当天子,不害怕李隆基哪天清算他们?

就连李唐宗室,都做出了决定。有野心者好不容易看到推翻天子的机会,哪怕自己上位的机会渺茫也不会放过;而没有野心只想安享富贵一生的人,一看到李隆基就想到安史之乱的浩劫,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都不能放心这样的昏君继续当天子。

被压抑久了的皇子们更是蠢蠢欲动。

一时间,长安城暗潮涌动。

倘若没有安史之乱这个“前车之鉴”做警告,想必所有人已经根据自己的利益推动最合心意的天子上位,好在刚刚播放完的安史之乱给了所有人血淋淋的警告——倘若继任者又是个昏君,大唐的将来可想而知,李隆基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原因谁人不知?在这样的前提下,名正言顺的太子继位为君,令大唐进行了平稳的过渡。

另一平行时空。

临淄王、不,庶人李隆基已经出京!

听到宫女传来的消息,女帝武则天只是淡淡地摆了摆手,表示知道了。宫女退下后,她还懒洋洋地歪在塌上。

帝王华美的皇袍披在这位女帝身上,象征着无上权力,尽管皮肤已经变得衰驰、发丝泛着银白,失去了年轻女子所具备的青春美貌,她却依旧散发着别具一格的风采。

那是执掌乾坤、斡旋日月的无上风姿。宫女已经退下,女帝武则天阖眼沉思。

——安史之乱中李隆基的表现实在令她失望,只是废了他,已经给这个孙儿留了希望,就看他今后的表现能否再打动自己。

她又忍不住想起女儿太平公主。

想不到这个女儿的未来竟是在与李隆基的斗争中失败,最终命丧黄泉——不,这个结局也不算意想不到,既然走入了权力的斗场,无论胜负生死,都应该早有准备。

就像她当年毅然决然废掉儿子自己当上皇帝,至今仍有许多人不肯服气。可她并不后悔,这是她选择的路。唯有争,唯有斗,唯有在这条路上不断嬴下去!

即使将来她不慎从如今的胜利者变成了失败者,她也接受这个争过斗过的结局。而不是一开始就不去争,不去斗,接受上天注定的命运,同每个困守后院的女子一般。

上一篇:慢热乌龟 下一篇:蚀骨美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