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昏君社死(189)
【八月,第二波援军抵达介休。】
【——右仆射裴寂主动请缨为晋州道行军总管,率军而来。他在介休城东南的度索原高地扎营,却被宋金刚派人截断了唯一的水涧,裴寂只能率军移营取水,宋金刚趁机来犯,裴寂大军全军溃败,裴寂本人直接放弃防线,一日一夜逃到晋州!】
【刘武周势如破竹,包围太原;李元吉大惊失色,连夜携妻妾儿女奔还长安。于是,刘武周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太原。】
【宋金刚继续率兵南下,克晋州,逼绛州,据龙门,占浍州。在此过程中,李渊派遣的第三波第四波援军都纷纷败北!】
【与此同时,由于裴寂坚壁清野,烧毁百姓粮食,夏县之民吕崇茂聚众而起,自号魏王,响应刘武周。裴寂率军讨伐,反被击败;而一直以来占据蒲坂、忠于隋朝的隋朝旧将王行本也宣布与宋金刚联合。】
【至此,大半个山西落入刘武周之手,黄河东岸只剩浩州与绛州还属于李唐,刘武周大军只差一步就能入关,关中大震!】
“啊这?啊这?啊这?”
眼睁睁看着唐军一路惨败,犯尽低级错误,水镜之前的众人都被整不会了。
尤其是那个裴寂,败了一次又一次,还被不断委以重任,唐高祖李渊真的没瞎吗?
——只看刘武周来袭这件事,以唐军的表现,他们很难相信这是未来一统天下的胜利者,甚至还开创了一个辉煌的王朝。
——既然这群人的表现这么拉垮,最后李唐还能获胜,只能是出了神队友带飞啊!
汉高祖刘邦咂咂嘴:“这李世民得有多厉害,才能把他们砸出的窟窿填上啊。”
想到一直令他不满意的刘盈,刘邦酸了:“乃公怎么就没有这么个好儿子呢?”
“杀!杀!杀!”
水镜震荡,杀声震天。
虚幻的地图上,是近乎全线飘红的山西大地,数不清的火焰在这片大地上燃烧。而象征着刘武周的那面旗帜与关中几乎隔河而望。只差渡过黄河,杀入潼关了!
【四波援军尽数败北,大半山西落入敌手,战争阴影笼罩长安上下,朝野内外一片震怖!】
【此时的李唐只是天下众多割据政权之一,并非大一统王朝,选择弃城丢地不会有任何心理包袱。放弃守不住的地方,战略收缩防守自己能守住的地盘,看上去十分合理,大不了再往别处打地盘嘛。】
【因此,李渊出于理智判断,做出了一个属于正常人的选择:“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河东之地,谨守关西而已。”】
【从太子到群臣,无人出声反对。】
【毕竟他们终究也只是常人而已。】
【不过,这口气他们能忍,有人却不能忍。一个人突然站出来大声反对,大放“狂言”。】
云雾流转,长春宫出现在画面中。
面对持皇帝敕命而来的使者,李世民却拒不奉诏,他神情肃然,太阳的光辉倒映在他瞳孔中,如火焰般燃烧:“给我精兵三万,必能平定贼军,收复失地!”
第73章 一日八战
[武德二年10月20日……]
墨字注明的时间在众人视线中一闪而逝。
水镜如苍天之眼高悬,“眼眸”中映照出一片肃杀的长春宫,唐高祖李渊将关中仅剩的兵力都交到了寄予厚望的次子手中,在长春宫为这支即将出征的队伍亲自送行。
悲壮而浩大的军鼓声奏响。
大军开拔,无数平行时空之人目送着那位刚刚及冠的少年将军在萧瑟北风中离去。
众人议论纷纷。
“说实话,就大唐在山西节节败退的趋势,换我我也得放弃河东……”
“可如此一来,一统天下便遥不可及了。”
“河东殷实富足,王业之根基。若无河东供养,缺粮少食的关中岂能争霸天下?只怕最后又是一个南北朝分裂之格局。”
“……尽发关中之兵?一旦下了决心,这位唐高祖倒还是有些魄力的。”
而武德年间的大唐君臣则有些尴尬。
什么叫“他们终究也只是常人而已”啊?看似在替大家说话,这还不如不说呢!
好在他们很快就完成了自我说服:“虽说一开始大家犯了弃守河东的思想错误,但这不是很快就纠正过来,全力反击吗?幸得陛下运筹帷幄,太子出生入死……”
群臣对李渊和现任太子李世民一顿吹捧。
尤其是李世民,当大家回顾他这些年所立下的战功,便会发现他对大唐的重要性。譬如盘点到的刘武周入侵之事,若无李世民,大唐早就弃守河东,今日局面只怕全然不同。
这时,似乎有一阵剧烈的寒风从水镜中吹出,漫天大雪好像从虚幻中降临现实。所有人的心神都不由自主被吸引进镜中那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河东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