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周幽王剧透烽火戏诸侯[历史直播](181)
仕途艰难,家境贫困,儿子夭折,还经历战乱。
并且在这一系列悲惨境遇的叠加之下,终其一生,竟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这谁看了不说一句可怜啊。
杜甫都不知道自己从前那些对他人的怜悯,到底是从何而来的,毕竟他过的也不比人家好上多少。
不仅如此,他的惨状还被拿出来公开处刑了。
而同时还令杜甫感到悲伤的,则是他的好朋友,严武的死讯。
天幕没说清楚,严武究竟能活到什么时候,但是一定是死在自己之前的,既然他五十九岁的时候会死,那想必严武也没有多少年可活了。
这个死亡年龄,不是很让人无法接受,毕竟还差一岁就是花甲之年。
在过去的战乱时期,能活到他这个年级的,少之又少,他甚至还算运气好的。
唯一让杜甫感到失望的,是关于李白的盘点太少太少。
他迫切的想要知道,在多年未见的这段时日里,李白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杜甫是遭受了巨大的变故与折磨,才成就了“诗圣”,那么李白呢?他和自己一样还是不一样?
既然心怀天下,为国为民才能称得上圣,那仙的评判标准应该更高吧,仙已经脱离了人间了,而圣,看上去再怎么高级,至少还算得上是个人。
总之杜甫是这样想的。
他觉得,即使就已过去许多年,李白的创作水平来看,与自己齐名,也不是件难事,更何况如今的他。
天幕突如其来的提起杜甫悲惨的生活,虽然让他无语,却不至于让他感到消沉。
并且她的提醒还让杜甫想起了多年前被迫接受自己并不是很满意的官职时的情景。
人为了吃饭,做出一些违背本心的事情,不算什么,况且严武引荐自己完全是出于好心,因此他决定接受严武的好意。
杜甫发了一会儿神,又想起来,天幕说他考试不中的事情。
其实杜甫不仅考过那一次。
似乎记得是天宝十年的时候,也有可能是他记错了,人老了记忆中的好多事情都不太真切,杜甫的印象中,是他写的文章被当时的皇帝看中,决定再给他一次应试的机会。
但阴差阳错还是没能把握住。
当时的杜甫思考了很久也能能相处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解释自己再次落第的原因。
但今天听了天幕,他好像有点明白了,说不定又是当时的那个宰相干的好事。
有一就有二,他能为了糊弄皇帝把天下应试之人全部放还回去,做出一点和之前差不多的事情来,也不并不难以接受。
只是杜甫想到这种事情,除了哀叹自己时运不济之外,更多的是还是对国家朝□□朽的痛心。
他想如果当时的宰相另有其人,最后的结果会不会好很多?
甚至于如果人才选拔没有出什么问题的话,那大唐朝廷上的新鲜血液越多,是不是就意味着,能与黑暗权贵抗衡的力量更大?
只顾着痛心疾首的杜甫并没有想到一句话,叫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李林甫之所以能够这么做,并不在于他是宰相,有多大的权利,而是皇帝赋予了他这么大的权利,并且也默认了他手中权利所带来的一切行为。
至于人民的苦难,百姓的悲哀,将士的战死。
身为皇帝,不是没有考虑,只不过一个人总没有办法思虑周全,况且当时已经沉溺与美色与声色的李隆基,确实也想不了那么多了。
这就是一人治天下,必不可少的环节。
他即可以给大唐带来盛世,也可以给大唐带来乱世。
可惜的是,杜甫没有时空机器,他无法得知,千年之后的未来,会存在一个平等和谐且民主的社会。
......
大宋。
没记错的话,这时苏轼第二次从天幕中听见自己的名字。
嗯,很不错,又是在夸他。
苏轼觉得被夸的有些轻飘飘的。
他的二十一岁,也就是今年,今年的苏轼正好中了进士,听天幕说这个年纪中进士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不过,他倒觉得比较一般。
毕竟他的弟弟苏辙十九岁就中进士了。
当年考中的时候,他的诗文确实惊艳了不少人,欧阳修、梅尧臣,都对他的文章赞不绝口,而正当他与弟弟想要在京城大展才华的时候,却碰见母亲去世,他们两个只好,赶紧回到眉山老家为母亲守孝。
自古以来,孝道是考量一个人的品德最关键也最重要的部分。
无论有多么重要的事情,碰见父母丧期都应该暂时放下。
虽然一展身手的梦想被忽然斩断,但是苏轼却一点都不感到难过,至少没有比母亲去世这一件事更让他感到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