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33)

作者:濯淤

周不易有些不明白,他昨天说过了,他……因为自己的怯懦和自私而烦闷,而恨着自己。

但既然是医生的要求,那就再说一遍:“因为我……很自私,很懦弱……我很讨厌自己。”

“还有其他原因吗?”医生问。

“其他原因?”

“嗯。你自己想想,跳出自己现在的思维定势,更客观地去看。”

周不易听着医生的话,试图去寻找,自己这样焦灼,确实不仅仅因为厌恶自己而已。他思考了一会,有些不确定地说:“因为我害怕自己的懦弱和自私被人发现,导致没有人会愿意待在我身边。”

医生打了个响指,说:“很棒。”

“所以你想想,你的害怕本质或许其实并不是你害怕你自己的懦弱和自私,而是害怕没有人在你身边,对吗?”

周不易有些困惑,他不清楚,他觉得好像可以这样说,但是这样说,让他感觉有点不舒服。

医生看穿了周不易的心思,说:“你先不要去感受。你现在假设一下,你的灵魂分裂成了两份,有一份现在从你的身体里出来了,他是理性和客观的存在,不负责你的主要感受。你现在,要用这个分裂出的灵魂的眼睛来回答我的问题。可以做到吗?”

周不易想象了一下,点了点头。把感性剥离出来,深刻地看自己。

“好,那你同意我刚刚说的吗?你内心的诉求?”

“同意。”

“这也就是说,在你的内心深处,你缺乏的,是爱。”

“是……”

“而你之所以对爱这么渴望,又这么小心谨慎,其实根源于你的家庭。你的父母并没有给你足够的关爱,你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了这份爱。”

“是……”

“我们知道,家庭生活是懵懂孩童学习社会经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而父母的行为则起着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儿童的很多观念和思维方式在家庭生活中已经基本形成一个模式,影响他以后的行为和选择,而这也是在很多心理问题中很重要的原因。”

“一般来说,缺爱的孩子,会选择两种行为模式。一种是外向的,因为缺爱,他会变得刻薄,自私,没有同情心,从而在和人交往的时候,总是伤害别人,不在乎别人的感受。”

“第二种呢,就是像你这种,向内的行为模式。你选择不去伤害他人,而把刀刃对准了自己,你把自己不被爱的原因归结于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胆怯,而不成功的人际关系又一次放大了你对自己性格缺陷的认知,从而让你确信,你不被爱,是因为你不好。”

周不易紧紧攥着方卫庄的手,剖开自己的内心是一件比问责还痛苦的事情:“是……”

“好,我们先换一个话题。你知道人的本能是保护自己的,当人必须面对无法承受的创伤时,人的心理会启动防御机制。有一本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的主人公在经历了性侵之后,欺骗自己,爱上了对她实行性侵的人,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周不易摇头。

“因为如果不这样想,她会活不下去。受害者有自己的自尊和原则,但是施暴者破坏了她的原则,她的自尊被践踏,原则被打碎,她会深深地厌恶自己,陷入痛苦的漩涡中。但是如果她认为,她是爱这个施暴者的,他对她做的任何事情,以及她为他突破的原则和自尊是因为对他的爱,那么她的心里就会好受很多,她就不会那么痛苦。”

“活命是所有生物最核心的欲望,所以其实人为了活着,身体里藏着很多防御机制。心理上的痛苦往往比身体上的痛苦难熬,心理保护机制,是人最后的防线。”

周不易努力理解着他的话,想了一会,问:“那我呢?我的防御机制是什么?我不明白。”

“你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其实恰恰在于,你打破了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果你有心理防御机制的话,那应该是冷漠,你会不在乎别人的情绪,这样你才不会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空洞。但你并不冷漠。”

“那我为什么打破了自己的防御机制?”

“因为你太善良了。或者说,你的道德标准太高了。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超我是人理想中的自己,本我是完全由欲望驱使的自己,或者是说,人的本性。人的自我就是在本我和超我的冲突之中显现出来的。当本我想要按着自己的欲望行事时,超我会对本我进行约束。这就像是法律道德和人性的关系一样,人在法律道德的约束下不至于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行成了一个恪守本分的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