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创业+番外(171)

作者:清蒸日华

张添洼的脸打烂都可以,老爷子的脸可金贵得很,打不得。

张添洼遣词琢句,最后道:“小梁总投资有方,还在经营。”

说罢,张添洼在心底给自己点赞。

既没有说谎,也不说经营得好打老爷子脸,语境重点在突出小梁总优秀,简直完美!

自己真是个平平无奇的说话小天才!

只是梁老爷子今日一反常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还在经营?苟延残喘吗?”

张添洼:不苟,还挺强大的。

就在张添洼左右为难时,有人解救了他。

“哇,是冯老。”

解救他的是他前同事,如今栋元集团生物医药板块的副总监老张。老张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一副浑然忘我模样。

电视上是华国央视频道,正在播放《华国百年人物专题报道》。这个新节目是为迎接华国百年华诞特别开辟,专门记载百年来为华夏做过杰出贡献的各领域人士。

和同类节目纯粹歌功颂德不同,这节目做得很有趣味性,比如记录这些人士现在的生活状况,一起回忆青春,拍得很有生活感,充分诠释“平凡而伟大”,因而备受好评,近期收视率极高。

今天节目介绍的是在华夏生物工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个人,冯老冯鹿宾和官老官国庆。

节目在穿插着讲述完两人过去的丰功伟绩后,随着镜头,走入他们如今的生活。

两位功标青史的英雄人物,晚年生活依旧朴素,深居简出。

冯鹿宾有个同龄的妻子,有个乖巧听话的女儿,镜头中都透着平实的幸福。官国庆则失意得多,早年丧偶未再娶,儿子留洋后便定居海外,一个人孤孤单单。

镜头中,官国庆对着电视柜上一家三口的合照发呆,所有观众都觉鼻子一酸。

观众的眼泪刚酝酿,官家门铃响了,保姆开门,冯鹿宾提着大包小包笑呵呵地走进来。

“咦,他们认识?”

此刻,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都发出和包厢内众人如出一辙的疑惑。

两人虽都从事生物工程,但并非同一领域,工作上并无交集,节目前半段关于两人的记录,也没有显现出任何相识的痕迹。

央视没有卖关子,很快,两人并肩出门,画外音采访着两人。

“官老、冯老,你们以前就认识啊?有过业务交流吗?”

冯老拿着把极为时髦的手持小风扇,摇头:“没没没,我们上个月才认识的。”

官老也点头附和:“一见如故哈!”

很快,镜头揭露了两人相识的缘故。

原来,两人年轻时都喜欢国画,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放弃。退休时想重拾“旧爱”,苦于没有场所和志同道合的人。

一个多月前,两人在路上行走时,遇到了推销课程的员工,便尝试着报了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越发痴迷。

镜头跟随两人,记录了两人在国画课上专心听讲、认真绘图的模样。

下了课,官老对着镜头道:“我等下还有一堂课《他们的想法》。”

原来,两人报的国画课是“活动免费课”,一周只有一次。两人觉得不过瘾,都加了课。

冯老多报了一个摄影班,官老因为更为空闲,也喜欢和一群老人热热闹闹,报了《走入互联网时代》《优雅生活的奥义》《他们的想法》等八门课。

官老上完课,坐在镜头前同记者闲聊。

他说,自己最初报班,是因为这里环境好,人热情,教得也不错,可以打发寂寞。

后来他上了《他们的想法》这一堂课。

这是一门附赠课程,报任意一门收费班都可免费上,官老本着不上白不上的心态参加。

参加后,他却发现,这是对他最有启发,最令他感同身受的课。

《他们的想法》,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描述着现代年轻人的迷茫和思想,让老一辈更能理解年轻人的世界。

官老感叹道:“我们这一辈,总是会以过来人身份自居,总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为子女好。上了这堂课,我和儿子的沟通顺畅很多,他都在电话里对我说,‘爸,你变了,开明了。’”

一旁的记者企图往煽情方面引导:“您对国家奉献了一生,却未能参与孩子的成长,如今退休,您会尝试多关照孩子吗?”

官老看着中年记者,笑道:“我觉得啊,你也该报下《他们的想法》这一课。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真的不要插手太多。这门课教会我最多的,就是要将对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多交流。你有孩子了吧?”

中年记者:“小学快毕业了。”

官老:“和小孩说话,不要高高在上,不要认为自己是权威、是真理,多用朋友的视角交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