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攻略+番外(21)
第一次见何清,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候高一军训,所有人穿着一样的迷彩服,在烈日下晒成烤肉干,根本分不清谁是谁。有一天晚饭后林维桢差点迟到,他绕过一个个方队,往九班的固定集合点跑去,一不小心被风吹走了帽子。
军训迟到是大忌,但丢了帽子也难逃一篇检查。林维桢心里叫苦不迭,急忙转身去捡,终于把帽子攥在手里,长舒一口气的同时没太留意,和另一个狂奔而来的人撞了个满怀。
当晚,其他人坐在地上准备拉歌比赛,林维桢和对方一起罚站。教官训了几句,便带着大家唱起了“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林维桢,”那人小声道,“今天对不起,是我没看路。”
林维桢道:“没事儿,是我自己没注意时间。”他略略偏头,朝对方瞥了一眼,“你知道我名字啊?”
九班一共六十多个人,只在军训第一天有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环节,那会儿天色已晚,说话人的脸都看不清楚。除了室友,大部分同学还是陌生人状态。
“嗯,”那人道,“‘王国克生,维周之桢’,好名字。而且你唱歌挺好听的,今晚拉歌,教官还让你罚站,可惜了。”
林维桢笑了笑,反问道:“你的名字呢?”
“何清,”对方说,“清澈的清。”
“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Mi so la mi so,La so mi do re,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不远处合唱还在继续,校园上空回荡着令人艳羡的青春之声。那时候还没人知道,“何清”这两个字,会在未来的三年,成为九班排名榜首位的常青树。
何清换好衣服从实验室出来时,繁星已经洒满夜空,路灯把人的影子拉的很长,周遭一片寂静,唯有图书馆门口还有人出入。
他掏出手机,看到两个小时前,姜枫在追赵琳琳的助攻群里嚷嚷要感谢林维桢,后者应着姜枫的风格回了一个表情包。
何清其实很欣赏姜枫这样明亮的性格,这种“喜欢就去追”的架势。但他自己不善表达,也不知道如何建立一段感情,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和同宿舍、同组的人一起吃饭、上课,剩下的时间都献给了繁重的课业,和深埋于心的理想。
和林维桢做同班同学的前两年,何清与他也没有过多交集。
想到林维桢,何清心里一顿,刻意把步子放慢了一些。
一中是全寄宿学校,上学这些年,和同学待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还要多。而林维桢就是光源一样的存在,有他的位置是全班最热闹的地方,有他的比赛是观众最多的场次。九班临着教学楼的连通过道和一间被改造成流动书屋的小玻璃房,晚自习下课,何清路过玻璃房还不小心撞见过几次告白现场。
姓林的简直是个情书收割机。
而何清的生活很淡,像清澈见底、汩汩而流的小溪。早起晨跑,买早餐、提前十几分钟到班里,在早读铃声响起前列好一天的计划。上午课程结束,他会避开食堂的人流,在班里看会儿书再去吃午饭,午休过后是下午的课程。六点半回班前,他或是去操场跑跑步,或是找个能吹风的地方听一会儿歌。晚自习如果提前写完当天的作业,便多做几套题,日复一日,月月如此。
高三伊始,班主任按照惯例重新排了座位,何清把抽屉放不下的书都塞进箱子,推着走到窗边的位子,一抬眼便看见林维桢笑道:“何神,以后多关照啦。”
蒋海莹托着腮,夸张地叫道:“我这是什么神仙运气,能跟何神和老林分到一个组!”
林维桢隔空跟蒋海莹击了个掌。
何清没接话,对他而言,分组不过是在阔大的湖面荡起一朵涟漪,并没有太大影响。
但林维桢的确有种难以言表的吸引力,何清用余光瞥去,少年精致的五官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阴影里,瞳孔被映成金色。他像是注意到了何清的眼神,稍稍侧过来,一扬嘴角,酒窝若隐若现。
何清强迫自己镇静地低下头,旁若无事地做起了下一道题。
高三的第一个月便称得上兵荒马乱,各科老师一齐加压,大考小考纷至沓来。蒋海莹从前课间,但凡有三分钟都要往外跑一圈儿,现下像是被胶水粘在了座位上,说的最多的话便是:“何神,给我讲道题呗!”
何清看了看,示意蒋海莹看向林维桢:“我还没做这道,要不问他?”
蒋海莹一拍脑门:“哎,看我,都忘了咱们老林也是小天才呢!何神的光芒太耀眼,都把你遮住了!”
林维桢从卷子里抬起头,握笔的手一顿,笑了笑接过蒋海莹的错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