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寄余生情(48)

作者:衡山素衣

凤子吟和淳于长意看了看凤子期,又互相对视了一眼,没说话,继续吃自己的早餐,凤子期看着两人默契的样子,忍不住微微笑了笑,确实,有人陪伴的感觉很不赖,至少,他已经习惯了。

“今天还去上班吗?”凤子吟问道。

“嗯,去交接工作,下午就不用去了,”凤子吟说道。

“那小期,下午陪我去钓鱼吧,”凤子吟笑着说道。

“好,”凤子期点了点头,“下午我正好有空,一起吧,”坐在旁边的淳于长意淡淡地说道。

“哦,”凤子期看了看凤子吟,点了点头。

凤子吟抬头看了淳于长意一眼,两人对视一秒,仿佛有剑光在两人之间流窜,店老板坐在后面,笑着摇了摇头,继续看着手中的书。

不入尘世,哪得始终,但入尘世,始终相随。

第47章 入山悟情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下午时分,微暖的阳光普照河面,河面波光粼粼,碧绿的河水静静地伏在微凹的大地上,仿佛一头沉睡的海豚,远处的树木倒映在河里,形成一道宁静安详的风景线。

淳于长意、凤子期、凤子吟三人静静地坐在岸边,旁边各立着一杆鱼竿,手中都捧着一本书,凤子期坐在中间,左右看了看,无奈地把精神集中到手中的书上,这书是季羡林老先生的自传——《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的是水,水永远不停地流逝,让孔夫子吃惊兴叹。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水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却看不见,摸不着的,它的流逝你感觉不到,然而确实是在流逝。”——季羡林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此书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回忆生活历程,感悟光阴不可轻所著,闲暇之余,读读老先生的书,也不失为一种宁静致远之法。

微风轻拂,不耀眼的阳光微照,远处的钓鱼人都安安静静地坐着,这片天空,在此时显得格外安宁悠远,仿佛与世隔绝一般,没有喧嚣,没有嘈杂,有的只是内心的宁静与悠扬。

凤子吟放下手中的书,缓缓收起鱼竿,一尾小小的白色小鱼正安安静静地挂在鱼竿上,他微微摇了摇头,笑了笑,将小鱼取下,放入河中,继续钓鱼。

一架小小的船只,在河中央驶过,载着满满的一船莲藕,船中央坐着一个小和尚,手里掌着舵,正撑着船慢悠悠地往前驶去,船头坐着一个束着长发穿着长褂子的男子,那男子手中拿着一只笛子,清远悠扬、清脆悦耳的笛声缓缓响起,带着浑厚、悠长的气息,缓缓弥漫了这片天界。

凤子吟听到这笛声,微微一愣,他轻轻抬头,眼睛微微睁大,看到了坐在船头的那人,虽然只是一个背影,虽然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但也足够让他确认,这就是那人,他就这样目不转睛地看着,直到小船不见了踪影,方才缓缓回过神来。

凤子期看着那小船远去的身影,转头看了看凤子吟略微失神的样子,轻声问道:“哥,怎么了?”

“……没事,”凤子吟轻轻摇了摇头,重新拿起手边的书,但是心神却再也沉浸不进去了。

凤子期和淳于长意对视了一眼,淳于长意看了看远处山顶上露出的一小半塔尖,若有所思。

暖日微斜,凤子吟收起鱼竿,看着远处的佛塔,微微出神,凤子期走到他身旁,静静地说道:“走吧,哥,我们去山上走走。”

“哦,好,”凤子吟点点头,转身往车上走去,连一旁的鱼篓都忘了拿,凤子期拿起那鱼篓,手中的分量格外轻,他看了看平静的湖面,又看了看凤子吟的背影,连忙跟了上去。

三人沿着石阶拾级而上,路边开满了白色黄色的菊花,格外优雅清新,淡淡的香味萦绕鼻尖,抚慰了略微疲惫的心灵,悠悠扬扬的清风在林间闲逛,夹带着花香、鸟语,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般。

清清扬扬的脆笛声时近时远,时而萦绕耳边,时而漫过天际,和着阳光在林间灵动跳跃,丝丝阳光透过枝叶倾泻林间,笔直的树干仿佛一个个威武不屈的将士一般,在守护着这座上了年纪的深山。

走到半山腰,便见一个小和尚坐在一旁的凉亭里敲木鱼,清脆的响声时而近时而远,凉亭旁边立着一块碑,碑上书着几行洒脱恣意的字:

一敲俗世孤城寂

二敲行路流连难

三敲世上缘人渡

凤子吟看着这几句揭语,听着悠悠扬扬的笛声,思绪逐渐飞远,仿佛回到了那个夏天,那时,他们还是好友,还是挚友,然而一朝巨变,在他还未回过神来,独留颊边的一个轻轻触吻。第二日,对方便永远地消失在了他的世界,无论他如何寻找,都没有一丝踪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