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传令(429)
看来记忆这东西仍需随缘,急不得。
树枝落地并没有顺流而走,冲入寒潭下游,而是插入了浊泥之中,发出一声脆响。姬洛努力平复心绪,待脑海中那些凌乱的影子彻底散去,才长长吐出一口气,倒拔枝条,准备回屋静休。
哪知道,那根枝条尾巴大,又残留着姬洛手头余劲,所以落得深,这一抽,竟然挖出连片泥沙。就在姬洛踩踏的浅水之下,竟然露出一点菱花边——
不,不是花边,按照泥土走势,应该是个雕花的盒子。
再回想刚才那一套行云流水的招式,姬洛才发现,原来还有这般用意!这难道便是所谓“坐观”比不过“实练”?他赶忙借枝干用力一荡,起出一巴掌大的小木盒,飞落在左手之上。
上头的钩锁已经有些腐蚀,可通体木质却还完好如新,当真是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啊!姬洛左右细视,审查无人后,这才一点锁扣,开盒以示——
盒中干燥,甚至半点水也未渗入。轻柔的棉絮上落着一块小令,凿刻“清明”二字;而令牌下压着一根竹简,上书十六字:“清明之愿,受君之托,但为君故,守誓洎今。”
姬洛抬头,那字迹与石壁最右侧的刻字如出一人之手,而盒中小令,正是清明风令!
“如果竹简便是盟誓之约的证物,那么师瑕当年北渡泗水,竟然还带出了八风令!难道他也是九使之一?”姬洛纳罕,但很快又推翻了这一猜测,“不,九使皆居于楼中楼,师瑕常年出入云梦,不可能。”
凉月之下,姬洛站在一片蛙鸣蝉噪声中,既觉得吵闹头痛,又觉得寒凉刺骨,可现在明明是只着单衣也暑热难耐的八月。
“为何师瑕带走清明风令这么大的事,九使之中竟然无人知晓,无人提及?那个‘叛徒’在楼中楼究竟处于什么位置?为何要背叛楼主?”
“如果按照这个推测……九使之中便只有七个人携令而出,除去燕素仪,那么还有一个人手中无令?这个人又是谁呢?”
————
宁康元年,九月。
东君西侠寥落过半之后,江湖中却忽地掀起一股风浪,并在文士之间广为流传。有人提议,既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故托名再提四人,欲要作“新四公子”,呼声最高者,居然是被师昂追杀了一整年的姬洛。
宁康元年,十月。
慕容琇再上有琼京,扬言要与师昂一战,替姬洛正名。
过去一载春去秋回,但凡抽得开身,这姑娘都会来上这么一遭,久而久之,师昂不想烦心应对,都托书避了开去。这是继四劫坞舵主暗中托书陈词,滇南天都代教主相故衣拒绝江湖人入宁州搜索姬洛行踪后,第三位表示深信不疑之人。
姬洛与师昂对饮时听到这一遭,不由感慨万千,苦坐半个时辰难对一言。
宁康元年,十一月。
有彗星出于尾箕,终于东井。
星象预示天下大变,太史令张孟仓惶上书谏于秦天王苻坚,称“尾、箕是为燕分,东井是为秦分,十年之后,燕当灭秦;二十年之后,代当灭燕。(注1)”彼时燕国已灭亡数年,苻坚盛宠慕容姐弟,将张孟斥责一通,不纳其谏。
宁康元年,十二月。
诸事相安。
除夕夜,师昂回寝卧处歇息,忽见床榻上有一雕花木盒,开锁细视,唯留一叹。当夜,起琴曲一首,流传至云梦三山四湖之外,一时为建康名士追捧。问其名,对曰:“招招舟子。”
开年有两小儿街头辩,方问及曲名,何为招招舟子?
答: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注2)
宁康二年,春。
云梦泽外却月城,有一古早渡口,往来城镇的人皆靠此处船夫摇桨代步,虽地头简陋,却人气活络。
这一日乃是花朝节赶集日,天晴风清,城中遍地锦绣,城外人马不绝。角落中一破旧小舟在此地靠岸,下来个清隽的公子,穿着黑红袍,两袖舞清风,径自走到茶寮前,拱手作礼朝那茶婆子讨口水喝。
茶婆子瞧他生得好模样,风度且翩翩,人又是乘舟从大泽过来的,以为是里头那个宝地的贵客,于是给他倒了杯刚沏的好茶。
“你倒是走哪儿都讨人欢喜。”喝茶客中有一人背伞执剑,右手转着茶杯,左手将斗笠的边沿往下压了压。
公子笑道:“你若夸我,我便受着。”
“茶也喝过了,走吧。”那人不想同他多费口舌,放下杯盏起身,“姬洛,我在这里等你多日了。”
姬洛悠然品茗,却没忍住挑眉。按最新的话本子说,他最近应该出没在南五岭,搁这儿有人巴望着等他,倒是稀罕。不知该夸聪明,还是该道一声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