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赏析(107)
作者:沙与茉
據《大唐西域記》載,摩訶迦葉受佛遺囑,入定於雞足山中;清辯論師則沒身於南印度阿素洛宮,以待彌勒出世。
《大智度論》亦雲入定者,水火不能害,亦不命終。在瑜伽和右腦冥想中,入定亦為進入α波狀態(或曰變性意識)的稱呼。
禁臠:以比喻某種珍美的、僅獨自享有,不容別人染指的東西。在晉元帝時《晉書·謝安傳》附《謝混傳》上有記載。
陛見: 指臣下謁見皇帝。
虎尾春冰:漢語成語。意思是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出自《尚書·君牙》。
奓[ zhà ]:〈方〉張開。[ zhā ]〔奓山〕地名。在湖北。
組詞:奢奓、奓刺、奓大、奓太、奓汰等。
奓刺 [ zhà cì ]:伸出刺兒。比喻囂張。
奓大 [ zhà dà ]:誇大,虛誇。
氍毹[qú shū]:一種織有花紋圖案的毛毯。毛或毛麻混織的佈、地毯之類。古代産於西域。可用作地毯、壁毯、床毯、簾幕等。
齟齬 [jǔ yǔ]:上下牙齒對不齊,比喻意見不合,互相抵觸。比喻不平正;參差不齊。
雙人旁勺:zhuo第二聲,獨木橋(生僻字真多,這個字我的電腦都打不出來。)
佻撻:原文是另外一個生僻詞,我的電腦還是打不出來,反正一個意思,就用這個詞代替吧。
縱橫捭闔:原指戰國時代策士以“合縱”或“連橫”之政治主張遊說各國諸侯的方法。後因稱以辭令測探、打動別人,在政治和外交上運用聯合或分化的手段為“縱橫捭闔”。
獬豸又稱獬廌、解豸(xiè zhì),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
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遠交近攻:意思是聯絡距離遠的國傢,進攻鄰近的國傢。這是戰國時秦國采取的一種外交策略。後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出自《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戰國時期,範雎覲見秦昭襄王闡述其秦一統天下的戰略。範雎認為,隻有做到"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才能真正消化所取得的領地,主張“遠交近攻”策略。這一策略得到秦昭王的積極推行,並任範雎為相。
“遠交近攻”策略先把鬥爭重點放在離秦國較近的韓趙二國,因為韓趙兩國最近。穩住楚國與魏國,暫時對較遠的燕齊置之不顧。
“遠交近攻”不僅鞏固瞭秦國所攻取的土地,還破壞瞭六國的“合縱聯盟”,加快瞭秦國統一的步伐。
去蕪存菁:去除雜亂,保留菁華。
攻訐:(動)揭露別人的過失或隱私並加以攻擊。
蟒衣鸞帶:意思是繡有大蟒的長袍,飾有玉石的腰帶,指古代官服,也指傳統戲曲演出中帝王將相的服裝。
一言堂:舊時商店表示不二價的匾。現在也可比喻領導缺乏民主作風,獨斷專行,一個人說瞭算的封建傢長制作風。也有比喻辦事雷厲風行,一言九鼎的意思,出自《漫談科學和文學》:“要設法制止‘一言堂’,‘個人說瞭算’的不民主現象。”
釅茶 [yàn chá]:味道或顏色很濃的茶。
袯襫 [bóshì]:古時指農夫穿的蓑衣之類。
巉巖 [chán yán]:意思是指一種陡而隆起的巖石,如懸崖或崖、孤立突出的巖石。
老神在在:由閩南話的諺語演化而來。在在,度在,在閩南語裡的是“堅固、穩重、平和”的意思。老神在在一般就形容很從容的樣子。
厝火積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潛伏著很大的危險。
嘗鼎一臠:嘗鼎裡的一片肉,就知道整個鼎裡的肉味。比喻根據部分推知全體。
因風吹火:比喻順勢行事,用力不多。
逋欠:1.拖欠;短少。2.拖欠的賦稅錢糧。
大張撻伐:張:施展。撻伐:征討,用武力使屈服。大規模地用武力進行討伐。也指對人進行攻擊、聲討。
陳陳相因:糧倉裡的糧食一年一年堆積起來。比喻沿襲老一套,沒有改進。
敬備菲酌:指恭敬的準備好不太豐盛的酒宴。
上一篇:《他碎了一个梦》
下一篇:【柳星闻x赵思青】月尽如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