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鱼拿了亡国暴君剧本后(143)
作者:极年
傳話的人說,淮原郡的糧商手中還有些存糧,這些糧商願意與那南沂商人交易。
……
京師皇城。
有關左都禦史收受賄賂一案,已經有瞭進展。
刑部和大理寺通過溫文華提供的線索,從那伶人小倌的身份入手,逐一走訪京中的戲園子,一遍排查下來,那伶人小倌的身份很快就被證實瞭。
伶人小倌的身份曝光出來,鴻臚寺的竇寺丞幫左都禦史遮掩之事,自然也就瞞不住瞭。
那麼這竇寺丞為何要幫左都禦史遮掩?而左都禦史承瞭竇寺丞的情,暗中到底行瞭哪些方便?
刑部和大理寺共同提審,左都禦史卻始終保持沉默。
“盧大人,你也算是三司衙門的人,你應該清楚,早些招認,對你我都好。”刑部尚書勸說道。
左都禦史自然清楚,可他哪敢招認啊!
當初那竇寺丞幫他,是想讓他在調查工部案件的時候行個方便。
而那工部案件牽扯甚廣,他此時要是認瞭,說不定會被當成原工部尚書的同黨。
所以左都禦史是咬緊牙關,一個字也不肯透露。
刑部和大理寺審問無果,又開始提審竇寺丞,而竇寺丞隻堅持瞭一天就招瞭。
竇寺丞招認,他接受瞭傢鄉族親的投獻,把族親的田地記在瞭自己的名下,以此來幫助族親避稅。
竇寺丞坦白,自從接受瞭族親的投獻,他心裡總是不安,所以才有意交好左都禦史,想著將來要是東窗事發,可以請左都禦史網開一面。
就在竇寺丞招認後不久,左都禦史也招認瞭,招認供詞與竇寺丞一致。
至此,案件似乎沒有什麼疑點瞭,可是刑部尚書總覺得這案件瞭結得也太容易瞭。
心有疑慮的刑部尚書與大理寺卿商討:“你說這盧都院和竇寺丞,真的隻是為瞭投獻這點小事嗎?”
自古以來,投獻一直都是很曖昧的行為,畢竟那田地是正經八百買來的,還是投獻記名,很難說得清楚。
再加上誰都有幾門子親戚,當瞭官,有親戚上門投獻,總不好全部拒絕。
所以,在人情社會下,這種事多是民不舉,官不究。
如今,竇寺丞和左都禦史主動爆出此事,很像是為瞭掩蓋真相,故意拿此事來當借口。
聽瞭刑部尚書的懷疑,大理寺卿拿出裝糊塗、和稀泥的本事:“羅大人,咱們衙門辦案要講證據,如今這兩人都招認瞭,供詞也一致,投獻行為也證實瞭存在,到這裡咱們的任務就完成瞭,剩下的該由陛下定奪。”
大理寺卿最後一句話,倒是點醒瞭刑部尚書,案件不明確,找陛下裁決啊!
刑部尚書同意瞭結案,他把結果呈遞給陛下,同時向陛下陳說瞭自己的懷疑。
刑部尚書隻是有所懷疑,可江存度卻看得很清楚,左都禦史和竇寺丞借投獻之事遮掩的應是之前的工部案件。
工部案已經結案,左都禦史明顯不知內情,單純是被收買利用的,至於竇寺承隻是鴻臚寺的一個小官,借兩人繼續深查工部案,恐怕也不會有再多結果。
而兩人牽扯出的投獻之事,倒可以作為一個整治土地兼並的由頭。
思及此,江存度說瞭自己的裁決:“盧都院和竇寺丞革職處理,命曄王接任左都禦史之職,繼續調查投獻之事。”
江存度的話音落下,百官産生瞭一些騷動。
當然,此時的百官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陛下調查投獻,群臣隻以為陛下是想抓個典型,走個形式,給這次的案件做個瞭結。
朝臣們人心浮動,是因為曄王。
陛下之前已經任命曄王為工部尚書,後來又給瞭一個戶部主事的頭銜,現在竟是連監察百官的都察院也要交到曄王手中。
陛下如此放權給曄王,難道就不擔心曄王生出什麼心思嗎?
“陛下,曄王已經身兼工部尚書和戶部主事,再領左都禦史之職是否有些不妥?”戶部尚書出列提醒道。
“有何不妥?”江存度反問。
“這……”戶部尚書一時不知該如何作答,難道要讓他說,曄王手中權力大瞭,容易滋生野心嗎?
先皇在位時的奪嫡之爭,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鑒,如果再來一次先太子奪權,恐怕又要引發朝局動蕩瞭。
而陛下雖然偶爾任性瞭些,但每每遇到大事都能英明決斷,如今在曄王之事上,怎麼就沒有一點危機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