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名流(359)

作者:也逢春


可若是裴云京不愿意呢?

温贤王贤名在外,如今就在裴云京帐中做座上宾,裴云京若是有彼时玉氏一半狂妄,早都可以自立朝廷,反过来声讨他们这群乌合之衆。他们不知道这个出身李令驰手下的人在等什麽,是在等他们俯首称臣,还是想要一网打尽?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万一裴云京是个比李令驰更狠的角色,那就是迎了个阎王回京?

百官陷入两难,当真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

“不过若是要打,派谁去还是个问题,”谢远山松了松脚跟,“江左鱼米之乡,不比北边一马平川,这里偏重水战,真派个陆战将帅领兵,又如何能与之抗衡?”

“说来介州归降的隗将军怎的突然要告老还乡,”谢远山这话意有所指,尉迟焘眼睛一转想到什麽,“倒不知是被那裴云京打怕了,还是根本就是受人威胁,不得已而避世?”

“隗将军亲自递的奏章,我批的字,尉迟大人不如直接点我的名,”陆思卿啧啧,感慨于尉迟焘还没抢到肉,吃相就已经难看得不行,“可我怎的听闻,尉迟大人有个外侄一直想入伍,只是金尊玉贵惯了,又不屑从小兵做起——这事儿简单,若令侄真想报效大梁,您做从父的帮他一把又有何妨?”

“门户私计岂能左右大梁朝政!”尉迟焘被人当衆戳穿,面上挂不住,“陆大人是要诛心,可你与谢氏就撇得清干系麽?!”

“撇不清,”陆思卿风轻云淡,捏了捏系在腰上的荷包,冷不防擡眸去看尉迟焘,“我也不打算撇清,怎麽尉迟大人还想将这连坐的罪名扣到我陆某的身上不成?”

何为干系?何为黑白?百官张口闭口名正言顺,孝悌忠信,可朝堂之上,孰黑孰白又哪里是能说得清的?

“说好了先不提这桩旧案,”这下廖闻歆脸上也再挂不住笑,沉声作色起来,“淳于大人与我都没提,也请诸位臣工先放一放往日恩怨,万事不决,等迎回温贤王之后再做定夺也不迟。”

“可若是温贤王回不来呢?”尉迟焘陡然转身,“难不成他谢氏的罪就永远定不了!?”

偌大的殿堂,此刻却无比逼仄,令人肉跳心惊难以喘息。百官变了颜色,这话他们从来只敢放在心里,不想尉迟焘倒是敢宣之于口。

如今大梁摇摇欲坠,将他们所有人绑在一起的不过是温贤王三个字,尉迟焘说出这话,几乎与自立为王没有分别——但凡他手上有兵,但凡朝中衆臣手上有兵。

“那也还有我与廖大人,”淳于霑冷不防吼了一句,“你急什麽,急着给你外侄腾地儿吗!?”

“好了!”

百官看在崔应辰手中虎符的面上,暂时蛰伏。

……起水战,其实李郡与师戎郡都还算是经验丰富。”崔应辰接上方才的将帅人选,先提李郡,“且李令驰逼宫之时,也是李郡太守率兵入宫解围,有勤王之功在身——”

“不可!断断不可!”尉迟焘眼见越来越强硬,“且不说海寇经常侵扰的还是师戎郡居多,近来也有蛰伏的迹象,单论那李郡应对裴云京的水师就还差着一大截儿,何况李郡出叛将,他们想要撇清干系,捡漏挣个勤王之功便也罢了,真要率领重兵远征,诸位臣工如何能放心?”

那叛将明晃晃说的就是李令驰,他出身李郡,那麽后起之秀怎麽做都是错的。要打裴云京,起码得是倍数之兵,十万兵马说多不多,但已足够称霸一方,勤王之功在尉迟焘眼中不过是狗咬狗的作派,他不允许李郡再次做大,他也根本不信世家甘愿李郡人再次踩到自己的头上。

“如此说来,师戎郡太守赫连诚倒是个可用之才了?也是,当初师戎郡一战名扬天下,且听闻那赫连诚虽出身商贾,为人却是忠诚,拨乱兴治也有一手。”廖闻歆先抑后扬,“只是咱们也得警醒着点儿,人多心难齐,可人少也未必能齐心。如今御座空悬,咱们若是太过倚仗某个人,岂非逼得他拥兵自重?”

“是啊,”尉迟焘看了一眼谢元贞,赶紧附和,“依我看,江右那三个都不是贴心人,尤其是那赫连诚,我可听说与谢司马走得很近吶!”

如今兵马不在手上,谢元贞罪臣之后的身份便是唯一的切入点,百官想要谈和,想要二十万兵马始终是无头之师,就得让有资历的人失了资历,有名分的人没了名分。

“是,他赫连诚与我谢元贞走得近,所以他执掌二十万兵马就等同于我谢氏重掌朝政大权——尉迟大人,咱们现下是谈兵将,可不是论关系,世家绵延数百年,只往上数三代,朝中就说不清谁与谁沾着干系,”这一早上的议政,其中一半都与谢元贞,与谢氏二字脱不开干系,谢元贞不能一退再退,何况尉迟焘已经将手伸过沔江,伸到赫连诚的头上,“前太尉便是死在这样模棱两可的罪名之下,如今尉迟大人也要用在赫连大人身上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