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名流(129)

作者:也逢春


“阿翁阿母不饿,”柳氏摇头,眼眶却隐隐泛红,“好孩子,你在这儿好好吃,一粥一饭,都不能浪费!”

铜锣感觉到二亲今日有些不大对劲,便郑重地点点头,“孩儿记着呢!”

夫妇二人进了竈间,那柳氏便问:“当家的,你意下如何?”

“去,刀山火海我也要去!”陶大壮扫过早已落泪的柳氏,粗声粗气地掩盖喉头的哽咽,“可你却不必,娃儿还小,若没个亲人照拂左右,我不放心!”

那柳氏听了却是顾不上抹眼泪,握拳捶了下当家的肩头,“你是铁了心要抛下我们母子麽?”

“这又不是闹着玩儿的!”陶大壮受夫人一拳,却将脑袋垂了下去,“你个妇道人家掺和什麽!”

可妇道人家也有骨气,不听当家的糊弄,“可你真去了,来日陈恒敬便不会派人找上门来?”

“这!”陶大壮心里也担心,可他没有别的办法,只得推赫连诚出来,“这赫连大人不是说了,会护着咱们周全!”

“先不说赫连大人与之平级,这案子来日是要上达天听,告比太守更大的官儿的!”柳氏步步紧逼,句句不留人喘息,“赫连大人说能保咱们平安,可他真能做到吗!?”

此事摆上台面,便是衆目睽睽,赫连诚或是将人藏匿府中,或是令他们隐姓埋名远遁他乡,但只要有心人紧追不放,总有洩露行迹的一天。因而赫连诚今日欲言又止,显然是已经想到可能的后果。

他们可能会死。

陶大壮无法解释,只反问道:“你不信赫连大人?”

柳氏却红着眼一白,“我自然信的!当年咱们先被陈郡粮铺轰上街,后被陈郡太守杀出门,六年来历历在目我至死不敢忘!”她擡手指着一门之隔的炕头,“可我不比咱家娃儿,娃儿他成日里只知吃了睡,睡了玩,他能知道什麽东西?”

言止于此,陶大壮也已经落下泪来,“你——”

“当家的!”柳氏强忍着痛哭,“刀山火海,咱们夫妇一道去闯!”

“可府衙刑罚重,”陶大壮紧紧握住柳氏的手,热泪淌在手背上,“你身子骨又不好,如何能经得住?”

“那几十道刑罚下来,”柳氏别过眼,早已泣不成声,“便是你这般的庄稼汉就能承受得住了?”

陶大壮终于沉默了。

柳氏说得对,吊拷掤扒里走一遭,或许他们谁都顶不住。

“倘若咱们连第一道刑罚也过不去,那官府如何还能信咱们的话?”半晌,柳氏又道:“严刑逼供之下再牵连赫连大人,这可怎麽办才好?”

陶大壮猛然擡头,今日他应承得痛快,赫连诚却要他们三思,也是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出戏一旦开场,便再没有回头路。

可六年前死的也是他的同乡,其中甚至有比铜锣更小的幼童,他们又何其无辜,生前食不果腹,死后无人问津。

历来官杀民只消动一动指头,他们手握大权,得享厚禄,且官官相护。民告官却有千难万险,能豁出去的唯有一条贱命。

若是他们不愿,赫连诚自然不会强求,如这般平静的日子已过了六年,人生苦短,又得多少六年?

可他们岂能茍且偷生,权当没看见这点伸张正义的希望?

陶大壮狠了狠心,握紧了夫人的手,“若非赫连大人,即便咱们有命逃出陈郡,也没命活下来,更别说将娃儿养大了!”

夫妇二人心有灵犀,柳氏几乎是瞬间便明白他言外之意,“你的意思——”

“咱们这样争来争去的,不是本来也没打算全须全尾地回来麽?这条命既是大人所救,我为他沖锋陷阵在所不惜。”陶大壮偏头,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唯有一条,咱们的娃儿还没见过大好的世道,咱们得留一双眼睛,替咱们看看来日的太平盛世!”

三日后,陈郡府衙点卯,衙役拎着扫帚开了门,正要扫去前夜吹落满阶的旧叶,迷迷糊糊间见头顶撒下大片的阴影,那衙役擦了擦眼睛擡头去看,惺忪的睡眼顿时睁得老大,他顾不上去捡甩开的扫帚,几乎是滚回府衙院中去报信。

往来百姓停下脚步,驻足指指点点,只见太守府衙匾额后的梁下,一对夫妇正吊在门前,胸口挂着两份以血书就的状纸。

“大人!有,有人吊死在咱们府衙门前,现下门口围了一堆人呢!”

衙役跪地来报的时候,陈恒敬还在喝粥,他执箸在面前的十八碟小菜间晃悠,其中半数都是坊间百姓终其一生未曾得见的奇珍异宝,闻言他老眉微皱,“这些个贱民,以为这样便能威慑本官?”陈恒敬挑挑拣拣,终于夹起一根水萝蔔,“去解了下来,沖撞府衙该处以笞刑五十,给我当着那伙子凑热闹的面儿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