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八折,离婚免费(45)

作者:拉木呵


船从老港开出去20分钟后,就能看到一座荒凉的石灰岩小岛扎在海中,峭壁上中世纪风格的教堂巍然而立,在白日海浪的拍打下依然看起来幽暗庄严,教堂的角落处修建了四个高低不同的炮楼,用来抵御入侵,岛的东侧还有一座白色的灯塔。

这里曾经是地中海上最坚不可摧的堡垒,至于为什麽要把教堂修到这里,又为什麽最终改为监狱,简直衆说纷纭,到现在都没定论。

这里曾经关押过很多重量级罪犯,王公贵族,新教徒,□□,革命家以及一战后的德国战犯。犯人要想从这里越狱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突破严密的看守,再游泳游几个小时回到芒萨。

岛的西南边的矮墙下面就是悬崖,这里曾是处理囚犯尸体的地方。死去的囚犯通常被捆住双脚,再挂上个重20-30磅的铁墩子,从这里扔进大海,所以这里也被称作“天然坟场”或“国家监狱坟场”。

光天化日之下从上面看下去,还是有种会被吸进去的恐怖错觉。参观完监狱地牢后眺望大海,让井弦想起之间看到过的一句话——当你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被囚禁在黑暗中只能面对灰色的墙壁时,你就能理解天空和海的蓝色的意义了。

他忽然明白了自己抵达芒萨的种种“出格”行为的思维源头——在束缚中蛰伏多年后,忽然身处自由,无论如何享受和消磨都是理所应当。他也忽然明白了很多选择背井离乡,去北上广深奋斗,去海外旅居的人的心态,也许为了更好的生活,也许为了职业理想,但也许也只是想逃离自己的海上监狱而已。

看过了大海,谁还愿意回头死守灰色的墙壁呢?

文森特猜对了,原本两小时的行程有了阮佳音的加入后愣是延长了一倍,他们回到芒萨老港时,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

这次不能随便找路边摊吃了,要选一个“能出片”的有地方特色的餐馆“用餐”。

换完衣服,三个人朝着餐馆出发了。

为啥换衣服呢?一套衣服代表不同的一天。所有合影都是同一套衣服不就代表着造假吗。

文森特选的餐馆是一家主营海港鱼汤的老店,毕竟是海滨城市,海鲜肯定是特色菜,但作为同样在海滨城市长大的井弦对这鱼汤十分无感,甚至没吃出什麽鲜味。毕竟在他的城市滨湾吃海鲜,是坐在渔排上,捕捞上来现杀现吃的,口味也都是清蒸或者白灼,吃的就是一个极致的鲜美。

另一道名菜牡蛎也没得到他的青睐,牡蛎就是莫泊桑描写的吃起来很高雅的那个玩意。其实跟生蚝差不多。

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髒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我的叔叔于勒》

哪里文雅?还不是连吃吸带吐的?

同样是吃带壳的海鲜,怎麽咱们人吃蛤蜊和啤酒就会让人觉得土,法国人吃牡蛎喝白兰地就会跟优雅挂鈎呢?

所以,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习惯在国际舆论中是高雅还是庸俗,是高级还是粗鄙,是先进还是落后,主要是看这帮掌握文化话语权的人拿什麽心态去展现。

在法国这种民族自豪感爆棚的地界上,文人笔下的人物吃个生蚝都能吃出高雅巧,当个小偷都能当出真善美。而在中国这种极度崇洋媚外的土壤上,总会出现文艺工作者对本土文化无限亵渎和打压的奇观,仿佛他们都不是吃这里的饭喝这里的水长大的。

就比如音乐,在不少人眼里,在餐厅拉小提琴都比在舞台上拉二胡高雅。

井弦小时候对民乐的喜欢程度是高过西洋音乐的,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小提琴,因为井云舒觉得民乐不够高级。

井云舒就是典型的改开文青,崇洋媚外到极致那种。其实也不怪她如此,她那个年代所有最好的都来自西方,完全没有任何民族自信,她已经完全被打上思想钢印了。

但奇怪的是,即便如此,井云舒也坚决不同意井弦出国留学。井弦当初以为井云舒是离不开他,之后才知道井云舒是离不开带着卫东影子的人偶井弦。

午饭后,三个人在甜点时刻对上午的行程和成果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複盘和检阅,其实就是看照片。

“没想到咱俩还挺般配。”文森特看着各种合影,嗑起了自己的cp。

你娇羞什麽?

“那是咱俩般配吗?阮佳音拍得桌子和树看上去都般配。”井弦显然不同意文森特的看法。

不得不说,阮佳音的照片拍得真不错,不是说技巧多高超,而是拍什麽都饱含那种莫名其妙的cp感。这点尤其体现到了井弦和文森特身上,俩人的外形本来就很梦幻又登对,一中一西,一个奔放一个含蓄,一个野性一个斯文,都好看,但又好看得很有差别性,站在一起稍微抓抓角度就有故事。
上一篇:狐妖男友 下一篇:脑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