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灵之路(68)
作者:柳明暗
机缘不机缘的都另说,更关键的是它可能带来的危险孟彰现在招架不住。
孟彰缓了少顷,才再次打开那本书册。
书册上淡白干净的纸页受到孟彰浮动的心绪影响,显化的文字先是凑成一段又淡去,再出现时候已经是另一段截然不同的文字……
“民间故事?”
“不行,那些鬼童胎灵本就来自民衆之中,四下流蕩时候他们什麽流言没听说过?他们自己都可能是那些流言故事中的一部分主角……换!”
“童话故事?”
“也不行,那些故事初听或许还能听个稀奇,可细听又太黑暗才森冷,还跟这方天地格格不入!再换!”
“我这是头脑发昏了?想出这样的馊主意来!?”
骂了自己一句,孟彰毫不留恋地合上书册。
但这一次,他没有立时打开书册,而是拿着那书册沉默了好半刻钟,才再次翻开书页。
“战国时,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
“成语滥竽充数?”孟彰拿着书页的手指停了停,“看起来,确实很不错啊……”
别看成语向来只有四个字,极其简练,但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段来历,或是故事,或是背景。总之,细细品去都不简单。
孟彰斟酌一阵,也觉得很是不错,终于点头。
“就它了!”
将成语敲定下来以后,孟彰欢喜一阵,又将目光停在那摊开的书页上。
“不过,直接将成语来源《韩非子.内储说上》的这一段给摘出来,是不是也太简单晦涩了?这跟历史故事有什麽区别吗?”
孟彰自问一回,也很快有了答案。
于是淡白纸页上那原本极其简练的文字下面,又出现了一篇大白话。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
孟彰很快看完这一篇大白话的《滥竽充数》,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有些迟疑。
“是不是……太过单调了点?”
虽然这世道里的书典大抵都是这般模样,即便偶尔有几张插画也都是另成一页,不会直接插入在文字里,但孟彰总还觉得有些遗憾……
他想了想,笑了起来。
“反正都将成语故事给拿出来了,就不妨也变一变。反正,又不是做不到……”
孟彰一面说话,一面擡起手,缓慢抹过书页。
于是,在原本淡白的、只有文字的纸张底面处,又渐渐浮出几个只用简洁流畅线条勾勒出人物形体与物品的画像。
那画像用墨浅淡,衬着淡白的纸张、墨黑的笔迹,丝毫不会喧宾夺主,反而相得益彰。
看着底图里的人和竽,孟彰再一次笑着点头。
“这不就好了?”
他翻过书页,看着下一张没有一点墨痕的淡白纸页。
有了《滥竽充数》在前面定调,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很多。
《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一个又一个简洁却不简单的成语故事在书页上出现,到得孟彰终于兴尽,暂时停下来时候,他手里原本只是薄薄的一部书册,俨然已有两寸厚。
然而,就这还是孟彰仔细挑拣之后的结果。
孟彰将书册拿在近前,仔细去衡量书页的厚度,心里既是骄傲,也是慨叹。
“上下五千年的华夏啊……”他摇头,“若不是我近日修行颇有些进益,怕是都未必能够这麽顺利地将它们从记忆里整理出来。”
孟彰将书册放下,重新拿在手里,翻开书页去看前头的目录。
这一部书册很厚,其中收录的成语故事也多,如果真要孟彰自己再回头去整理目录页的话,倒不是不行,就是太繁琐了些。
庆幸的是……
“这是在我的梦里。”孟彰道,看着快速出现在目录页上的文字,很满意地点头。
越过目录页再往前,那扉页上的位置还是一片空白,等待着孟彰定稿。
孟彰思量一阵,决定不再去弄什麽眼花缭乱的东西。
于是那扉页的中央处,便直接出现了六个墨黑中正的大字。
华夏成语故事。
而在那六个墨黑中正大字的下方,又有一行小字。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将唐朝经学家《春秋左传正义》里的这一句华夏注解并他的名字留在扉页上后,孟彰才真正将这一部书册合上。
也就是在那一顷刻间,书脊上又出现了一行小字。
华夏书社编着。
这方天地的大晋朝里,也有许多流传于各部典籍里的精炼典故,但似孟彰手中这本《华夏成语故事》一样明确收录记载的,却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