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神瞳(104)
作者:以闪电之名
“张大千,这个人挺牛掰的是他的仿作手段,他最喜欢的是模仿石涛,八大山人还有唐寅之作。眼前的这副《月下梅竹图》即使是那石涛印章,也有可能是出自张大千的手笔。”
因为他的画足够以假乱真。
这也是难以鉴定出此画来历的困难之处。
就比如之前八大山人的真迹《荷石鸳鸯》与张大千仿八大山人作《荷石鸳鸯》,两幅画摆放在一起,根本就分辨出来真假。
“小墨,你还谦虚说自己不精通鉴定画作,每句话都说到点子上。”符馆长摇摇头,放下手中放大镜,对秦思军抱歉的说道,“看不懂。”
看不懂,话外之意就是无法鉴定。
赵专家也轻轻放下放大镜,摇头叹息道:“抛开作者是谁外,这幅画笔锋真是妙。”
秦思军失望透顶,还是没有结果。
既然无法鉴定来历,这和一张废纸又有何区别。
“哥,你没事吧?”
秦思琪走上前关切的问道。
“我没事,只是觉得太对不起爷爷了。思琪,这画你帮忙随便处理掉吧,是真是假就当是迷。”
“此画你不要了?”
李墨突然问道。
“留着又有何用?”
“如果你不要了,我这倒是还有一招可解。”
会议室的众人都看向他,应该还有下文。
李墨接着说道:“我们这一脉的祖师爷留下三招绝技。第一招叫‘弹指辩音’,专门鉴定瓷器。第二招叫‘天工之手’,专门鉴定字画。第三招叫‘高山流水’,专门鉴定青铜器。目前我能熟练的施展‘弹指辩音’,‘天工之手’成功与否只有五五之数,至于‘高山流水’还没找到窍门。”
“这幅画如果你确定不要,我就尝试一下或许有机会鉴定出真实来历,这个你考虑好。”
第69章 天工之手
三位专家都亲眼见识过李墨的‘弹指辩音’,鉴定瓷器当世一绝,深深被震撼。
现在听到他说还有一招用来鉴定字画的‘天工之手’,好奇心更盛。
“不需要考虑,李墨,这幅画就交给你处理。”
反正已经放弃,万一有奇迹发生呢!
李墨望向符馆长说道:“麻烦准备三样东西,冰块,火烛和一盆常温水,再开启热空调,温度调节在30度左右。”
“注意,盛水的水盆要比这副画宽要大。”
虽然鉴定一幅画用到的工具比较怪,但符馆长还是亲自去准备。
大概十分钟后,有人通知大家去另外一间办公室,有独立的一台空调已经在运转,热风徐徐吹出。
“小墨,可以拍摄吗?”
“可以,如果有人能够悟到其中精髓反而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是我和师父早就讨论过的事情,不敝帚自珍。”
符馆长对一个工作人员点下头,那人麻利的打开拍摄设备。需要的三样东西已经摆放在长桌上,李墨脱掉外套,露出里面健壮的体型。
好在经过几天休养,肩头的伤口已经不需要再使用纱布,不然此刻就会被大家发现异常。
虽然李墨心里没底,但眼睁睁的看着一副石涛真迹被当成废纸一样处理掉,内心还是十分可惜,不管成不成都值得一试。
办公室安静下来。
李墨打开《月下梅竹图》,声音有力的说道:“在鉴定前先了解下石涛这个人,石涛,原名朱若极,明朝皇室后裔,与八大山人一样同是清初四僧之一。”
“他所画的山水、兰竹、花果、人物,讲求新格,构图善于变化,笔墨恣肆,意境苍莽新奇,一反当时仿古之风,现代水墨丹青颇受其影响。”
“要鉴定这幅画是否是石涛真迹,可以从画的纸张,画的构图立意,画的款识印章入手。”
李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冰块,约十五秒后他迅速紧紧捏住画纸,松开后看上一眼说道:“用的是罗纹纸。”
罗纹纸在宋代已有制作,制法是在编纸帘时,将丝线或马尾纹间距缩小,捞纸时丝线纹与竹条纹纵横交错,在纸上印成罗纹。亦可在硬木板上刻成罗纹图案,再砑在纸上。
“这种纸质在清后期已经不再生产使用,也不是什么名贵纸张,所以没有收藏价值,现代仿作基本可以排除。”
秦氏兄妹脸上露出惊喜。
几位专家也赞许的点点头,李墨的基础很扎实,这些偏门的知识很少有人去研究。
“小墨,可以透露下为什么要用到冰块吗?”
符馆长有点不好意思的问道。
李墨没有保留,他朗声说道:“一来可以降温,不让画纸局部突然升温。二来可以让皮肤表面湿润而不凝水,如果是凝水的两指在紧捏画纸的时候可能会直接让其湿透,造成明显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