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番外(951)

作者:屋外风吹凉


李源嘿嘿笑道:“丈母娘还教训我呢,源子,怎么能这样说话呢?我就说,婶儿,您怎么这么说我啊?我秦爷爷过世了,我劝我叔节哀哪错了?丈母娘当时都笑了,教训我说,老幺,你就作怪吧,你秦爷爷都死二十年了,你这会儿节个屁的哀啊!”

秦大雪笑的肩膀颤抖,想跺脚踹他。

李治国坐在边上,看着自家老豆把妈妈逗的笑开了花,心里真的钦佩不已。

相比之下,他就差的老远了,在港岛的时候,就摆不平身边女孩子为了争夺走在他身边的位置而争吵的难题。

大哥李幸虽然能摆平两个大嫂,可摆不平大嫂背后的曹家。

看来儿子还是不如老子,瞧瞧自家老子……

一曲跳罢,李源和秦大雪有说有笑的走下来,只是还没等两人坐下,就有一个工作人员走来,到秦大雪身边道:“秦副市,曹老请您过去一趟。”

秦大雪点了点头,然后问道:“知道什么事么?”

工作人员笑了,道:“曹老猜到您会这样问,还和古老、董老打了个赌。两位老人家想见您,问些问题。”

秦大雪这才对李源道:“你带儿子在这边坐会儿。”

李源笑道:“放心吧,丢不了。”

……

秦大雪到了一处古香古色的书斋后,果然就看到曹老正在和古老、董老以及另一位老人孙老说话,见她到了后,古老是个非常务实直接的人,开门见山问道:“小秦同志,你那个菜篮子工程搞的很好,你觉得,能不能大规模的推广下去?就是把你搞的那些,当个模范,往下推广。”

秦大雪沉吟稍许后道:“古老,各个地区的气候、地理都不一样。虽然大都可以搞大棚,但各地情况不一样,对大棚的要求也不同,种哪些蔬菜种类也不同。大寨的事已经给我们提过一个醒,全国农村强推一种模式,不是个好主意。我个人建议,还需要各地农科院协作,具体弄清楚各城城郊到底适合怎么搭棚,怎么种,种什么,这样要严谨一些。”

古老虽被否定了一次,却非常高兴的对几个老人道:“你们看看,你们看看,都说要实事求是,可什么叫实事求是呢?这就是!”带着川音的普通话,铿锵有力。

董老也点了点头,道:“难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旁边的孙老考校道:“还有什么想法没有?”

秦大雪道:“要考虑成本问题,尤其是基建成本。京郊是占了大城市的便宜,可下面许多城市,未必担负得起这种基建成本。想真正搞好菜篮子工程,基建建设要向区域化、规模化、设施化、先进化不断发展。但是国家现在的情况还不允许这样推进,特别是中小城市。甚至在有些大城市,也是相当困难。一旦强制推广,我担心正策到下面会变形。”

孙老叹息道:“是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国家财政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引进大设备大工程,钢筋水泥都被这些工程吸引走了,民生项目,就很难了。”

古老道:“小秦同志在农村实打实的扎根工作了二十年,你有什么好主意啊?”

秦大雪道:“我个人建议,可以对农民进一步松绑,还要对城里没有工作的年轻人,进行政策上的扶持和松绑。”

听到后一句,几个老人都坐直了些,古老道:“你说详细点,放开了说,不要背包袱,说错了也没关系。现在不是从前了。”

秦大雪受到了鼓励,声音清亮而又沉稳,道:“知青不断回城,可城里根本不可能拿出那么多工位来安置他们,所以终究还是需要找出路。咱们国家仍是农业大国,这是客观事实,所以解决的法子终究要看向农村。

我是这样想的,可以鼓励农民在自家院落里搭建大棚,方便精心照顾。

既然我们暂时无法成规模化,不如就走另一条路,依靠人民群众力量,以精细化,来降低成本。扯一些塑料布,用一些竹竿、木头,就能搭上一个小规模的简易塑料棚,也能种植蔬菜。

一次投入,反复使用。

另外,在四九城周围成立四到五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农民种出蔬菜来,可以送到批发市场进行批发。

前提是给农民松绑,允许他们自由买卖。

目前的情况,还不大行,思想包袱仍就没有解开,我这里说的,是基层的干部。

然后,那些没有工作的知青,可以自由的前来批发市场采购,再走街串巷的去卖。

这种模式,可以养活一大批无业青年。

四九城几百万人口啊,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工人家庭,即使手里有钱,在漫长的冬天也买不到一口青菜。
上一篇:重塑千禧年代 下一篇:痛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