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禧年代(2577)

作者:渔雪


冰芯扩展规模需要优秀的工程师团队,在西安可以谈存储生产线是因为那边有英飞凌/奇梦达以及地方上围绕着打造的产业基础,在上海可以谈收购华虹五厂乃至并购宏力半导体,这也是因为它们本身自带团队。

但广州这边不一样,相较于长三角以及西安、蓉城,它的人才储备很不足,即便有“市场需求的驱动”……在长三角的芯片产品也可以拉过卖……

整个国内的半导体行业人才缺口超过20万,这两年随着大基金的运转和政策的加强,IC设计的从业人数增长最快,其次是封装测试的从业人数,垫底的则是制造业从业人数。

“方总,这里的领导可是盛情难却啊。”张汝京笑着提醒道。

方卓同意这一点:“确实,盛情难却。”

但他又说道:“不却,我不却,不过,盛情可拖,过两年,等冰芯消化这一次的规模增长,我就来这边开厂子。”

不是不来,是过两年再来。

到时候来开个大的,直接让富哥垫付前期资金。

方卓这么一想忽然开怀起来,有人惦念总是好事。

没等他琢磨如何委婉的在这里表达自己的决定,手机打入了一个陌生号码。

方卓通了电话,有些惊讶于另一端的身份,是北京那边的某院参事。

“方总,九月份北京这边有个涉及集成电路产业的专家会,要论证11-15年的产业规划,我这里有几方面的论题,希望你先准备准备。”

方卓听到要求内容,失笑道:“卢参事,我也能当专家吗?这样,让邱慈云邱总参加,他是真正的专家,要不,让梁孟淞博士参加也行。”

“方总,你是属于企业界的专家。”卢参事认真地说道,“这个参考很重要,是要多次组织讨论的,方总,你要重视。”

方卓沉吟道:“那张汝京张总参加吗?”

“张总不属于企业界的专家。”卢参事如此说道,“他……”

方卓打断道:“张总创办中芯,现在都不属于企业界专家了?好家伙,他从中芯走也没几年啊,来来,你说几个参会的企业界的专家,我听听都有谁。”

旁边的张汝京听到方总这样的话,皱了皱眉。

“张总不属于企业界的专家,他属于产业界的专家。”卢参事情绪稳定的重复了自己的话,“方总,张总是以这样的身份参加的。”

方卓有些悻悻,炸毛炸早了,还以为这老头这两年隐居琴岛,没人问了。

他诚恳地说道:“放心吧,卢参事,我一定重视,一定认真准备,这是集成电路的大事,我很荣幸。”

方卓结束通话,向还没接到通知的张汝京说了下内容。

张汝京忍不住笑着指了指自己:“I'm the Doctor。”

“是,张博士,张专家。”方专家起身道,“我得和邱总说下这个事,还得让他到上海和华虹他们接触一下,嗯,还得让他帮忙阐述现在不好在广州建厂的难题。”

第439章 约定

方卓对广州这边的婉拒很迅速。

如同广州给出邀请条件的一样迅速。

两者都是非正式的意向接洽,但级别不低。

方卓特地把当前冰芯的情况印出来,又带上了张汝京。

张汝京本来还疑惑这种事就不用自己围观了吧,然后很快就知道还是有必要的。

方卓洋洋洒洒的说了一通冰芯新生产线的规划与考虑,随即话锋一转,把好朋友摆了出来:“冰芯发展不易,面临的竞争局势复杂,我们也是汲取了中芯的经验教训,希望能掌控好冰芯的规模扩张。”

“张总就是对中芯当初的决策很遗憾,这一次专程作为冰芯的顾问,给了我们很大的指点。”

张汝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成了冰芯的顾问,但他自觉糟老头子是不怕得罪人的,面对领导的目光倒是毅然决然的点了头,给了意见:“冰芯现在最主要的事情是攻克先进制程,是统一内部技术意见,企业考虑到产业环境和人才基础,当前是不宜大跨步的。”

“产业和人才都能培育,方总,张总,正是因为咱们这里的底子薄弱,这一次也是想拜托冰芯过来汇聚珠三角的优势。”领导略一沉吟,“咱们的资金和税收都是有优势的,包括产能需求也是能加持在企业上。”

张汝京继续开口:“领导,你不懂,冰芯现在的制程研究到了极其关键的地步,这种时候是很难分出来人的,产业和人才的培育也不是非要冰芯过来再搞,如果是这样,冰芯即便过来也很难有作为。”

张顾问上来一句极其直白的否定,气氛略微有些僵硬,等他把话说完,气氛就更僵硬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