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禧年代(212)

作者:渔雪


采访内容的调子很正。

方卓看得都想着以后自己也能这样说。

不过,旁边一同观看的虞红就有些忧心忡忡:“他们情况很好啊,深圳是第一个经济特区,他们只要做3分,别人看着得有6分,我们要不要找媒体采访采访?”

方卓微微摇头,没有急着发表意见,《南方都市报》对梁民的采访挺长,他还在继续拉着页面寻找更多的有效信息。

很快,方卓指着屏幕上的一行字,感叹道:“老梁他们确实是在深圳大胆尝试啊,你看这里,老梁自己说,他们上线的医院有40%的号源用于网络挂号。”

虞红蹙眉:“比例比我们高很多,但深圳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基础肯定比杭州好。”

“即便这样,这个比例还是高。”方卓盯着文字稿,揣测道,“他们应该做不到数据的实时同步调节吧?”

虞红知道方卓的意思,不屑道:“肯定做不到,连网站页面都是抄袭我们的呢!”

“那这个比例就太夸张了,看病环节的事都得慎重。”方卓若有所思地说道,“不管是我们自身的宣传倾向还是医院上线的号源比例,又或者强制性的IP分地区挂号,都是为了一件事。”

“尽力让网上挂号能惠及更多人。”

“老梁这样猪突猛进……就算在深圳,也有些问题,他太急了。”

方卓判断道。

虞红感觉读懂了老板的意思,振奋道:“那我们去找记者爆料这件事!”

“哎,哎,你怎么肥事?不要碰见问题就想着这样来啊,我这是在教你有耐心的判断对手动向。”方卓哭笑不得,“他既然连网站都模仿,肯定也深入研究过我们的模式,但很短时间内就把线上号源比例提这么高。”

他继续说道:“你猜,他什么时候会验证收费?”

“不一定很快吧,毕竟我们在他前面还没有这样的动作。”虞红说道。

“嗯,必要时候我们也得给他一点压力。”方卓微微一笑,“但不是现在,等着吧,这样的事会有人出来质疑的。”

虞红应下。

仅仅时隔两天,方卓刚处理完医院里的小状况忽然就接到《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电话,言语中想要询问线上挂号业务的发展。

方卓欣然应下。

然而,记者抵达后见面的第一个问题就和竞争对手有关。

“方总,请问你怎么看待线上号源挤占线下挂号的可能性?”

尽管没提医疗在线,可方卓一下子就想到前两天看到的采访文字稿,呃,另外,这也挺巧,不会是虞红背着自己联系到的人吧?

“自己人?”

这会虞红不在身边,方卓犹豫片刻,试探着问道。

记者愣住,是或者不是?

方卓从表情中得到答案,“咳”了一声,严肃说道:“这是一个特别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

第144章 独放不是春

方卓对《中国经营报》不太熟,他在电话里听到的自我介绍也是没加前缀的“经营报的记者沈楠”,直觉上认为这是个地方报或者区域报。

但实际上,这份报纸是全国发行的经济类大报,它诞生于经改之初,办报方针便是“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为实践者出谋划策”。

所以,当深圳这座改革前沿的城市一出现“医疗在线”这种打着“对医疗领域大胆改革”旗号的企业便立即引起了报社的注意。

也因此,报社在深入了解互联网和医疗领域的特色创新时意外发现国内居然已经有一家类似企业在中部大省开展了业务。

时间线捋一捋,新闻上查一查。

“挂号网”这家公司明显是最开始展开线上挂号的公司,它最初引起反响是在互联网发展论坛的会议上。

这也是记者沈楠找来的最直观原因,报社内对于“医疗在线”的争辩很激烈,有的视之为大胆创新,有的则斥责步子太大,很多人想听一听另一家类似企业创始人的看法。

“方总,你具体说说看法?”

记者沈楠等了好一会不见下文,忍不住催了句。

方卓在心中组织语言,冲她笑了笑:“我之所以说认真对待,是因为挂号这个事属于社会的基础民生问题,单就‘基础民生’四个字来说,不管是说还是做,就不得不慎重。”

“首先,线上挂号的创新并不能解决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它只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发展而来的分配创新。”

“当然,实践之中,我们其实也发现,线上挂号能一定程度上引导病患进而解决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

“举个例子,病患的胃不舒服,要去消化内科看,但杭州最好的一附院已经没号了,他网上一看,二附院有号,于是,去二附院,也看好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