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又当消防兵了?(695)
作者:大先生吃土豆
别看过程中没死人,但没有必死的信念,谁敢背着炸药包穿行在随时可能坍塌的山林,跃过悬崖峭壁。
其实过程很危险,真的非常危险。
只要几百个炸药包里,有任何一次意外爆炸,那种条件,会死非常多的人,甚至引起连环爆炸,连山都会被炸断,连点逃生的侥幸都没有,结果,就是全军覆没,永远化入山脉里。
只是那些天,他们都沉浸在一种异样亢奋的精神状态中,把危险给忘掉了。
谁也没觉得自己不能死。
他们有资格骄傲。
作为央视的记者,有许多同事分布在整个震区,了解当然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心中的震撼,也异常汹涌。
再看这些人,连他们的脸庞,也深刻起来。
真的想不到,这些舍生忘死的英雄,竟然如此之快,就从他们拼过命的地方消失,回到祖国的山河里,重新护卫这一片片土地。
任记者脑子里一遍遍的思忖,最后,认真道:“我想对你们的队员也做一下采访,了解一下消防同志们的生活。”
方淮笑了笑:“好的,要采访谁,你找我们指导员就行。”
第313章 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感觉消防生活,苦吗?”
“不苦,都习惯了。”
“每逢灾害发生,你们就得出动,会害怕吗?”
“怕,每次哪里下暴雨,天特别干,清明,春节,都会怕,怕洪灾,怕着火,不过真的发生了,要去救援了,就不会怕了。”
“作为特勤队,平时经常这样出外支援灾情救援吗?”
“这是难免的,一些中队没有特勤车辆和装备,有些特殊情况,只能我们去,不过这是我们的荣耀,我很自豪能在特勤服役。”
“听说这次地震,你们去了汉旺,也去了北川。
“救援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危险,你们有给家里留遗书吗?”
“遗书一直都有的,消防平时就有留遗书的传统。”
“你有吗?”
“以前没有,我们有个战友前一阵牺牲了,就有了。”
“牺牲了?是你们中队的战友吗?”
“对,四月的一场火灾……我们很想他。”
这个问题,采访到了内心情感比较丰富的叶加洪,他低沉的语气,让任记者长呼了两口气。
于是,换了个人采访。
“……你觉得你们在汉旺和北川地震救援中,是否利用了你们平时所学的技能?”
“……”
任记者大都找老兵和干部采访,因为他们说话稳重一些,问问题时,虽提到了北川,但作为一个成熟的记者,即避开了唐家山的情况,但以后如果报道到这支关于唐家山的消防部队,他们这则报道,也详细记录了大家当时的心理状态。
但问到这个对中队还挺关键的问题,好死不死地问到了讲话不太上台面的赵金成。
他感觉不能说是,也不能说不是,于是直接沉默了。
好在,这是采集素材,不是直播。
曹毅重新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是肯定的,但还远远不够,受限于路况和时间的紧迫,前期,我们的很多装备没有进来,非常遗憾。
但是我们下一步的训练计划,就是力求更好地克服这些问题,充分发挥我们部队的战斗力,不让遗憾重演。”
任记者满意地继续采访了,接下来问的,大多是一些关于生活方面的问题。
救援结束,采访也结束。
把中队的录像备份给了任记者以后,她说想跟台里汇报,申请做一个消防的专题。
今年抗震,14万解放军武警部队前后进了灾区,消防一万三千多人,刚好十分之一,且在救灾中发挥了更具专业性的重要作用。
消防部队的级别不高,左右不过是个正军级单位,在这个时代,于顶层媒体的出镜频率也并不多,大多都是出现在省级媒体及以下,针对一些灾害事件的访问。
他们,应该被更多人铭记。
但这样一群值得被铭记的人,此刻,却只想着赶紧去乐旺镇那边看看。
一声令下,战士们匆匆把灾民安置上车,继续出发。
任记者带着摄影,在路边,拍下了最后一个匆匆远去的消防车镜头。
“这是一支与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的部队,他们是卓越的军人。”
她对着收音话筒,这样说道。
……
回去的路上,雨,已经渐渐停了。
“谢谢你们咯!”
“谢谢,谢谢!”
简短的几句谢谢,老百姓们下了车。
车上,老百姓们还是有一些抱怨的,因为他们被困好久了,但一直在冷风里待了七八个小时,救援的人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