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781)
作者:水下野鱼
术业有专攻,美的也没办法在多个领域,与国际巨头对抗,且最优的方案,还是扶持投资的企业,进行发展,台积电、京东方都是如此。
“陈先生,您这边,是可以支持我们出来独立创业?”王东生想了想问道,这是他今天来之前没想到的,原本以为最多就是从第一电子厂分配资源的问题,想不到居然变成自己创业了。
“对,你们需要什么资源,做成计划书,只要合理,那我就会投资。”陈志文说道:“这件事情比较大,你也需要与家人还有你们团队内部协商一下再决定,还有,相关计划书,也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做出来再决定的,这段时间你们也可以想好该怎么做,如果需要什么资源资料,你可以去美的找人帮忙,因为你现在还是公职在身,不离职之前,我也不方便给资金给你。”
“好的,我会做出一份详细的计划书。”王东生点点头说道。
“那行,就这样,我也是比较看好液晶产业的未来的,其实如果不是香港不适合发展工业,我早在十年前就会在香港开始做液晶了,内地,可以说是我们两共同的机会了,希望你能够成功,只要你能够做出来,我这边,不会缺订单的。”陈志文又说道。
香港工业,对于普通的产业来说,高人工高地价就是最大的问题,可对于高端产业来说,这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高端产业利润高,放在欧美也能轻松生存,香港的工资就算再高也不会比欧美高到哪去,而没人,没有高尖端技术人才,才是最大的难题。工业的根基就是大量的工程师,没有这些人,资本再多十倍也折腾不起来。
所以,无论是低端产业还是高端产业,都不适合留在香港了,就算是红牛都是如此,只不过,是陈志文强行将一小部分留在香港罢了,这属于“投资老板”的个人意愿,这也还是因为,天水围附近有个大型工业工厂,能够稳住整个城镇的经济,这样拥有大片土地的置地,才能获得最高收益。
“我一定不会让陈生失望的。”王东生回答说道。能够被陈志文亲自关注并投资的公司,那未来至少可以获得美的内部的大量支持了,这在国内的电子产业内,都是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了。
……
液晶产业,必须依赖国内进行发展,这也是陈志文早期的既定预测,在自己不方便亲自下场的情况下,那就与芯片一样,采用投资的方式,来培养未来的巨头,获利的同时,还能保证自己的产业在未来能够有着多方的供货,降低风险。
不过,还是那句话,历史已经改变太多,没人知道台积电与京东方还能不能走到原先历史上那样成功的结局,所以,陈志文的资本,也还会继续投资其他人,只要出现有潜力的,那都可以投资,如同十年后,风险投资投资互联网行业一样,投资一百家,99家亏了,但只要有一家成功了,那所有的投资也就都收回了,大概率还能爆赚一笔。
只是,在原先的历史上,京东方的崛起,也是在接近30年之后了,这是一次非常久远的投资计划,短期内,只有投入,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回报,虽然很值得,可也没必要过多关注,只要王东生出来创业,提交的计划可行性还行,那自己跟着投资就行了。
而国内,还是有很多可以适合精准快速投资的项目的,如最基本的基建。
在燕京的第五天,陈志文在燕京市文华东方酒店约见了交通部门的一位王局长。
文华东方酒店,是置地旗下的五星级酒店,原本,也只不过是在香港、澳门两个小地方有三栋酒店,当陈志文获得置地后,便筹备重点发展它,而当国外已经遍地都是各种洲际、希尔顿连锁酒店的时候,向国内发展,就是文华东方的最佳选择,除了本身生意不差,还有就是可以借着目前的时机,组建数个超大型的五星级酒店。
燕京、上沪、深海、粤州、金陵等接近20个城市,都被置地分别投资了一栋位于市中心黄金地段的酒店,目前陈志文所在的这栋,楼层高达66层,是华北目前最高的酒店大厦,周边还有2栋副楼,各四十几层,还有一个面积不小的草场公园,总占地面积高达160亩,建筑面积高达32万平方米。
“王局长请坐。”陈志文笑着招呼道:“这是我在粤西省找到的一种当地茶叶,味道很不错。”
“多谢陈先生了。”王局长也是礼貌回道,对于陈志文,整个国内高层也都是很交好的,改开后十年,人家对国内的投资太多了,为国家带来数百人的直接间接就业,以及每年大量的外汇出口,光凭这两点,可以说是改革最大的帮助之一也不为过。
“王局长来这里,不知道何事?”陈志文问道。
“是这样的,陈先生,之前您曾经提出过,要建一条从上沪到汉口的高速公路,在当时,国家相关部门并没有这样的规划,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而现在,因为受益于长江沿岸的经济发展,中央决定修建这一条告诉,不知道陈先生还是否有兴趣?”王局长问道。
第632章 浦东大开发
“当然有,只要是在内地目前在建的高速,我都有兴趣,只不过,资金有限,也只能选择一部分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国内的高速公路,从未来看,是做不到每一条都能有高收益的,又或者,部分只能说不亏钱,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说,还是不太划算的,除非是真的没什么好投资方向,选择一下也不错,不过对陈志文的资本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随便投资一点内地的地产,也是受益颇丰的。
不过,内地建造高速公路,也不是随性而为,而是根据实际需求,哪里需求量高就先建哪里,而需求量高的,自然也就是一二线城市了,那些三四线城市,连工厂都没几个,建高速干吗?只有等到十几二十年后整体经济起飞了,才有了建造的意义。
在80年代,建完的高速,大部分都是未来利润最高的那几条,因为都是连接的一线城市或者准一线城市,这样的城市链接起来收益自然高,陈志文也参与了数条这样的高速,而留到90年代的,则相对来说要少一点了,沪武高速正是其中之一,之所以这条高速没有在80年代立项,还是因为有着长江水运的关系,一条高速的运载量,无论如何是比不过长江水运的,加上80年代国家资金紧张,其他地方要建的高速很多,因此自然就没有立项。甚至几十年前,也一直没有在这里立项东西方向的铁路项目。
不过,水运的最大缺点,就是效率太低,太低的效率,反而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特别是沿江经济体经济开始发展的时候,就必然迫切需要以高速的陆地运输,因此,在原先历史上,也是在1992年,最前端的沪宁高速就立项了。
这次国家直接立项沪武高速,估计也是因为陈志文在早期提出来的原因吧。
“陈先生有兴趣就好,因为苏省的经济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一条从金陵通往上沪的高速公路,原本苏省也是想自己承建的,不过这这样的话就可能还需要等个两年来筹备资金,中央也是考虑到陈生曾经提过这样的方案,那就不如将这条高速委托给陈先生。”王局长笑呵呵说道:“不过,中央与苏省及上沪市,也都希望陈先生的投资能够先考虑到社会实际需求,先建金陵至上沪一段高速。”
“这自然不是问题,我一定会先建东部的高速公路。”陈志文爽快答应道,其实从上沪到汉口的高速,最核心的一段就是位于苏省这尾部一段路,这里将会是整个华国高速体系中最中枢的一段,无论是货物运输还是人员出行都是如此,后世但凡过节,也都是这一段最堵,也是因为,这里是东西部人口最聚集的地方,同时也还是南北方向数条高速交错的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