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663)
作者:水下野鱼
“工商银行?好,我会去内地一趟。”董有为点点头说道,这也算是陈志文交给他的任务了。
目前的置地,在香港的规模很大,可需要操作的事情却不多,按部就班的建好交易广场与其他几个项目就行了,其他的就是维持收租,然后等待香港地产市场回升,这种负债严重的时候,就算眼红和黄、九龙仓的扩张,也只能看着了。
而集团内部的其他公司,在这两年也都对国内进行了不小的投资,置地自然也需要投入,甚至置地的投资风险是最低的,因为早在几年前,就有很多香港资本进入国内建酒店,从目前的数据来看,都是很赚钱的。
“行,去一趟,多了解一点,所有的酒店,都需要建大一点,客房数要多一点,另外,燕京、上沪、粤州这样的大城市,你不需要考虑只建一个,如果合适,多建几个也行,你要做的,就是找到最合适最优质的市中心位置,资金方面不用担心。”陈志文想了想又说道。
跨越全国的连锁五星级酒店,在前世是没有的,因为想做到这一点非常难,首先,海外酒店巨头,都是采用的轻资产模式,也就是在本地找地头蛇,然后一起合作,本地人出钱,他们出管理,然后一起赚钱,可现在的内地,建路造桥的资金都不够,怎么可能跟你建酒店?至于一般的香港资本,在内地建几栋意思一下就行了,谁也不可能到处建,他们也没这个实力,从获利角度来说,这也是不划算的,在香港的投资肯定回报率更高,如果不是陈志文在香港的利益已经占比太高,也不会投资这个。
而等到21世纪之后,国内各种酒店都不怎么缺了,地产市场也更赚钱,就更没人会做这个了,少数地产巨头如万达,曾经也想做这个酒店品牌,但入行太晚,亏的厉害。
唯一的机会,其实就在80-90年代,手中有着一定的资本,再有着绝对的胆量与信心,那就能成。
想象一下,在未来,文华东方酒店在全国一二三线城市都有自己的大酒店,且因为很早就收回了成本,后面的可就都是白赚了。而最重要的是,能够在这个时机,拿下每个城市最优质的地皮,这可比上面的酒店值钱多了,如果三十年后酒店旧了,也可以选择拆了建商场或者大型写字楼。
“好的,我明白了,地理位置,我会分析当地的具体情况后再决定。”董有为点点头说道,这可以说是陈志文收购置地之后,第一次以置地的名义,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计划了。
“嗯,那就这样,这件事很费时间,你可以先不用去,安排手下人去,你坐守香港就行了,另外,我也会让和黄那边找人配合你们,他们的人在内地已经待了很久了,懂的也比较多。”陈志文又说道。
“多谢陈生。”董有为笑说道。
“文化东方酒店之前也有做轻资产的计划?这个业务有什么进展吗?”陈志文又问道,之前收购置地之后,整个置地内部规模较大的业务,陈志文、周家杨、董有为几人也曾经坐在一起协商过,其中文华东方酒店就是国内走自持路线,国外走类似国际酒店巨头那样的轻资产模式。
“我们的酒店品牌,名气太低,而一个酒店的投资动辄几亿港元,目前,也就湾湾那边有一个地方房产大亨有合作意向,其他东南亚地区,都没什么进展。”董有为回答说道。
“也在意料之中,这种行业,本身也就是最初期的时候最难,继续努力就行了,拿下湾湾的那一个,成功了,以后也就方便了。”陈志文也没有太在意。
内地自持的酒店,才是他最看重的,而海外,这个市场早就已经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同行给占据了,希尔顿、洲际这种连锁品牌已经全球经营了几十年,各种成功的例子数百起,想与他们竞争可不容易,就是郭鹤年,在10几年前就成立了香格里拉酒店品牌,这么多年下来,也只能自建,很难做成欧美的那种模式。
如果真的想做国际连锁酒店,其实收购是最容易的,十几家跨国酒店,总有机会能够收购一家,不过目前来说,肯定不划算,有这钱还不如投资日本去。
等到哪一天,资本太充分的时候,就再考虑这个问题吧。
第551章 《联合声明》与香港的未来
之后的时间,陈志文也在置地总部又看了一下最近半年的财报,虽然置地的规模够大,比起太古、曾经的和黄都要大的多,可业务就简单多了,主要就是收租,原本牛奶国际公司旗下还有很多地皮在开发住宅项目,可因为这两年的地产危机也停了,这让财报相对来说,就简单多了,连陈志文都能轻松很快的看明白。
目前置地的问题,就是负债太多,且银行的利息还处于中高位,在1984年,欧美的通胀目前已经下落,利息也在下降,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要有几年时间才能降到石油危机之前的低位水平,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期,香港地产市场的辉煌,其实也与低利息有点关系。
现在的置地,也不需要做任何事,安心等到85年就行了,再后面就是地产市场恢复并且很快火爆,外加利息降低,到时候置地的财务问题,想不好都难。
至于陈志文安排的迪士尼投资香港的事情,并没有告知香港这边任何人,这件事迪士尼那边还在收集数据,如果先曝光了,反而可能会影响到迪士尼,估计到了明年初,也就差不多可以告诉置地,然后两边再协商该怎么合作。
虽然都是自己的全资子公司,可注册地不一样,交税模式也不一样,因此,双方也需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审计这个投资,因为未来迪士尼是必然需要上市的,而置地则大概率不会。
不过也不能做的太明显,美国的税务部门也不是傻子,没必要为了一点小利而得罪他们,这个合作最大的利益并非什么门票、授权费,而是借着这个项目,可以拿下大片的土地,建设酒店、商店等物业,甚至还可以带动周边地价,而这个利润,绝对大部分都是置地的。
时间过的的飞快,很快,就到了12月,与原先历史上差不多的时间,内地与英国,经过了22轮的谈判,终于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并且在燕京正式签订了关于香港未来的《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会回归祖国,在目前至1997年7月1日的过渡期内,港英政府继续管理香港,同时也会遵守《联合声明》中的很多协定,而回归之后,则是维持港人治港的政策,香港的港督(特首),将会继续由香港人担任,维持50年不变。
至此,困扰无数香港市民及资本的香港前途问题,就此解决,加上这几年来,内地改开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大部分人对香港未来经济的信心,又恢复了。
整个香港的金融、地产、投资、就业等所有不稳定因素,也都算是尘埃落定了,国际协议一旦签下,虽然后面可能还会有一些扯皮,但基本上不太会出现大问题了,虽说欧洲什么不侵犯协议之类偶尔会有例外,但毕竟那是几十年前,且涉及的利益太大,现在一个香港,还不值得两个五常国家为此彻底闹翻。
对于金融资本来说,最担心的事情不是发生什么金融危机,而是乱,前者只要没有上杠杆,那就不会亏的太多,可后者一旦发生基本上就是血本无归,这也是为什么一战二战期间,大量欧洲资本、科学家、工程师等人才都前往美国的原因。而如今,这个问题解决了,所有人,又都开始看好香港的地产市场了。
燕京签下协议的第二天,香港恒生指数立刻上升了52点,当天,原本门可罗雀的购房点,也来了不少访客,而生意较火的移民中介,似乎也一下子少了很多生意。
香港的社会,突然间就发生了不小的变化。